[发明专利]一种硅改性载体的制备方法以及由该载体制备的脱氧剂和该脱氧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961997.0 | 申请日: | 2017-10-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865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艳;李新;成峻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三聚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J32/00 | 分类号: | B01J32/00;B01J21/08;B01J27/10;B01J27/24;B01J23/44;C10K1/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李敏 |
| 地址: | 100044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性 载体 制备 方法 以及 脱氧剂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硅改性载体的制备方法以及由该载体制备的脱氧剂和该脱氧剂的制备方法,重点在于使负载在载体前驱体上的正硅酸乙酯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缩聚反应,这样大大的提高了正硅酸乙酯水解缩聚的效率,并且负载有正硅酸乙酯的水解缩聚产物的第一预制载体浸泡在环氧树脂溶液中,使正硅酸乙酯的水解缩聚产物与环氧树脂发生在载体前驱体上发生共聚反应,进而使得形成的共聚物环氧硅酸酯直接负载在载体前驱体上。此种方法不仅提高了负载在载体前驱体上的含有硅的物质的分子量,减小了含有硅的物质在焙烧过程中的蒸发的量,而且解决了直接在载体前驱体上负载高分子含硅物质时,不易负载在载体前驱体上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载体改性技术领域,属于一种用正硅酸乙酯改性氧化铝制备得到硅改性氧化铝的方法,以及用硅改性载体制备脱氧剂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氧化铝载体由于具有表面多孔、大比表面积和高硬度等特性,在吸附领域和负载型催化剂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经过研究发现,通过硅元素对氧化铝改性,可以提高负载在其上的活性组分的催化活性,这主要是由于硅的加入可以改变氧化铝表面的羟基构型及数目,同时Si4+为高度缺电子结构,能对氧化铝表面的酸性类型和酸中心数目进行调控,从而改变活性组分在氧化铝载体表面的分散状态,进而提高活性组分的催化性能。
目前常用的制备硅改性氧化铝的方法有两种:
方法一,是在制备氧化铝载体的过程中,将含有硅的物质加入到氧化铝粉末中,与氧化铝粉末一起成型、烧结,得到硅改性氧化铝载体。在上述制备方法中,将含有硅的物质在氧化铝载体成型烧结前进行掺杂,会导致在烧结成型过程中增加载体结构的不确定性,从而可能导致比表面积的降低,也会影响载体的机械强度,鉴于上述原因,该方法并不常被使用。
方法二,则是将含有硅的物质通过浸渍或是喷涂等方法负载在氧化铝载体外部,经焙烧后形成硅改性氧化铝载体。该方法将含有硅的物质的掺杂步骤放在了氧化铝载体成形之后,采用浸渍等方式进行,从而保障了原有氧化铝载体的结构,同时也起到了对氧化铝载体改性的作用,所以被广泛应用。
在上述方法二中,为了更好地提高负载效率,一般需要对应提高浸渍或者喷涂效率,但是不论采用浸渍还是喷涂的方法,都需要配置含有硅的物质溶液。在含有硅的物质中,主要包括大分子量聚合物和小分子量聚合物,而大分子量聚合物不易溶解形成稳定溶液,那么将会影响负载的效率和效果。所以优选小分子量聚合物为改性材料,其中,较为常用的是硅酸烷基酯。在制备时,一般设置焙烧温度为500-900℃,在该温度下由于硅酸烷基酯的分子量较小容易在高温下发生蒸发,导致实际负载在氧化铝载体上的硅含量减少,从而影响改性的效果。此外,蒸发的含硅物质会附着在装置内部,也会对装置的寿命造成不利影响。
为此,中国专利文献CN102883812A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硅改性催化剂载体的方法,该方法将原硅酸四乙酯负载在氧化铝载体表面,对其进行干燥处理,而后将一定体积的温度为30-150℃的液态水施加到干燥的硅酸酯改性载体上对其进行水处理,或者将硅酸酯改性载体放入温度为30-150℃的液态水中,最后焙烧得到硅改性载体。在上述方法中,通过水处理使部分原硅酸四乙酯发生水解缩聚,形成大分子量缩聚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焙烧过程中硅含量的降低。
上述水处理后得到的缩聚后的产物分子量也不是很高,在高温焙烧环境下还会存在含硅的物质蒸发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在对载体进行硅改性时,负载在载体表面的含有硅的物质容易在焙烧中蒸发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可有效控制含有硅的物质蒸发的硅改性载体制备方法,以及由该载体制备的脱氧剂和该脱氧剂的制备方法。
一种硅改性载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载体前驱体浸渍在正硅酸乙酯醇溶液中,正硅酸乙酯进行水解缩聚反应,然后滤除液体,得到第一预制载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三聚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三聚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619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