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稀土掺杂SiAlON发光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61812.6 | 申请日: | 2017-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664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刘茜;侯韶克;刘光辉;倪佳;周真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9K11/64 | 分类号: | C09K11/64;C23C14/06;C23C14/35;C23C14/58 |
代理公司: | 上海瀚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1 | 代理人: | 曹芳玲;郑优丽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稀土 掺杂 sialon 发光 薄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稀土掺杂SiAlON发光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薄膜以SiAlON半透明陶瓷靶材为基质、稀土氧化物靶材为发光离子源,通过磁控溅射在基片上共沉积制备,所述薄膜在紫外光激发下发射蓝光。本发明的稀土掺杂SiAlON发光薄膜还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在发光和显示器件方面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致发光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高硬度、高可见光透过的荧光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兴媒体不断涌现,大量电子化产品迅速普及,电子显示器件越来越重要,各种各样的平板及曲面显示器件被广泛应用,它们普遍具有薄型、轻质、低电压驱动、低功耗,而且适用于数字技术等特点。
荧光材料是上述显示器件中的关键材料。与传统的由发光粉体制成的显示屏相比,薄膜型荧光材料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高对比度和高分辨率、相对较低的释气速率、良好的致密度和均匀性、长时间的热和化学稳定性、并且与衬底结合良好,提高了材料耐高温及大电流的程度。此外,薄膜散热快,避免了荧光的淬灭。
荧光材料是上述显示器件中的关键材料。与传统的由发光粉体制成的显示屏相比,薄膜型荧光材料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高对比度和高分辨率、相对较低的释气速率、良好的致密度和均匀性、长时间的热和化学稳定性、并且与衬底结合良好,提高了材料耐高温及大电流的程度。此外,薄膜散热快,避免了荧光的淬灭。
相对于氧化物、硫化物等薄膜材料,氮氧化物SiAlON薄膜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高硬度、高韧性等),可调控的光学和电学性能以及优异的化学稳定性,适用于多种电子和显示器件中。然而高性能稀土掺杂SiAlON荧光薄膜的研究和开发却鲜有报道,根据专利和文献检索结果,迄今为止国内外均未见其制备技术和性能方面的公开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稀土掺杂SiAlON荧光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该薄膜在紫外光激发下可发射蓝光,还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在发光和显示器件方面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在此,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稀土掺杂SiAlON荧光薄膜,所述薄膜以SiAlON半透明陶瓷靶材为基质、稀土氧化物靶材为发光离子源,通过磁控溅射在基片上共沉积制备,所述薄膜在紫外光激发下发射蓝光。
本发明的荧光薄膜可以由波长为230~350nm的紫外光激发,实现谱宽为430~480nm的蓝光宽带发射。该荧光薄膜还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基片镀膜后,基片的显微硬度提高幅度在41.2%以上,可达88.2%。与室温荧光强度相比,150℃时薄膜的荧光强度仍可保持67%以上。
较佳地,所述SiAlON半透明陶瓷靶材的化学组成为Dym/vSi12-(m+n)Alm+nOnN16-n,1.0≤m≤2.5,1.0≤n≤2.0,v=3。作为一个示例,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该SiAlON半透明陶瓷靶材:将Si源(例如Si3N4)、Al源(例如AlN,Al2O3)、Dy2O3粉体按照Dy-α-SiAlON的化学计量比(例如Dy0.67Si9.0Al3.0O1.0N15.0,m=2,n=1,v=3)均匀混合,于1500~1850℃、保温0.5~2小时热压烧结,最后随炉自然冷却而制得。其中,Dy2O3粉体作为烧结助剂,发挥降低烧结温度的作用。
本发明中,所述稀土氧化物靶材为Eu2O3靶材,优选纯度为99.99%以上的Eu2O3靶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618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闪烁体材料及放射线检测器
- 下一篇:一种长余辉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