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腐蚀耐高温的复合金属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61734.X | 申请日: | 2017-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645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磊 |
主分类号: | B32B15/01 | 分类号: | B32B15/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硬磁合金 复合金属 热双金属 耐腐蚀 耐高温 铜镍 复合材料层 永磁合金层 硬化合金 铝镍钴 弥散 铝基 变形 成分重量配比 抗去磁能力 锰镍铜合金 耐高温性能 钛合金 磷铜 | ||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耐腐蚀耐高温的复合金属,包括复合材料层、变形永磁合金层和硬磁合金层,所述复合材料层是热双金属,所述热双金属包括磷铜、镍、钛合金、铜镍锰和锰镍铜合金,所述变形永磁合金层是铜镍铝基弥散硬化合金,所述硬磁合金层是铝镍钴硬磁合金,各成分重量配比为热双金属占30%‑45%,铜镍铝基弥散硬化合金占21%‑37%,铝镍钴硬磁合金占33%‑34%,使制得的耐腐蚀耐高温的复合金属具有高的硬度、较强的抗去磁能力和耐高温性能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腐蚀耐高温的复合金属。
背景技术
金属性能的金属满足各类要求的能力,借以表征金属的特性。它取决于金属的成分、结构和组织。主要有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工艺性能等。力学性能在力作用下涉及应力与应变关系的性能。根据材料的力学行为,表征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可分为弹性、塑性、强度、硬度及韧性等。金属的力学性能是评定金属质材、选材和构件设计计算的重要依据,用相应的力学试验测定。物理性能在力、热、光、电等物理作用下所反映的特性。常用的有内耗、热膨胀系数、导热系数、比热容和电阻率等。内耗材料本身的机械振动能量在机械振动时逐渐消耗的现象。热膨胀系数温升1℃时材料尺寸的变化与原来尺寸之比.可分为线膨胀系数与体膨胀系数。导热系数物质单位长度上温度差为IC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量。其数值的大小,取决于物质内部结构和所处状态。纯金属比合金具有更高的导热系数。比热容单位质量物质温升1℃时所需要的热能。电阻率单位截面积材料在单位长度上的电阻。化学性能抵抗腐蚀性介质化学侵蚀作用的能力。金属的腐蚀可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两种。金属的氧化实质上是化学腐蚀的结果。金属化学腐蚀速度同由腐蚀产物形成的金属表面膜的性质有关。电化学腐蚀主要取决于金属的电极电位。提高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的根本措施在于材料的合金化。导致金属缺乏硬度、抗去磁能力和不耐水高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高的硬度、较强的抗去磁能力和耐高温性能效果的一种耐腐蚀耐高温的复合金属。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耐腐蚀耐高温的复合金属,包括复合材料层、变形永磁合金层和硬磁合金层,所述复合材料层是热双金属,所述热双金属包括磷铜、镍、钛合金、铜镍锰和锰镍铜合金,所述变形永磁合金层是铜镍铝基弥散硬化合金,所述硬磁合金层是铝镍钴硬磁合金,各成分重量配比为热双金属占30%-45%,铜镍铝基弥散硬化合金占21%-37%,铝镍钴硬磁合金占33%-34%。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铜镍铝基弥散硬化合金包括铜、镍、铝、钴、铜、钛和铌。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耐腐蚀耐高温的复合金属各成分重量配比为热双金属占33%,铜镍铝基弥散硬化合金占34%,铝镍钴硬磁合金占33%。
本发明的一种耐腐蚀耐高温的复合金属,具有高的硬度、较强的抗去磁能力和耐高温性能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在一实施例中,一种耐腐蚀耐高温的复合金属,包括复合材料层、变形永磁合金层和硬磁合金层,所述复合材料层是热双金属,所述热双金属包括磷铜、镍、钛合金、铜镍锰和锰镍铜合金,所述变形永磁合金层是铜镍铝基弥散硬化合金,所述硬磁合金层是铝镍钴硬磁合金,各成分重量配比为热双金属占30%-45%,铜镍铝基弥散硬化合金占21%-37%,铝镍钴硬磁合金占33%-34%,所述铜镍铝基弥散硬化合金包括铜、镍、铝、钴、铜、钛和铌。
进一步说明,所述耐腐蚀耐高温的复合金属各成分重量配比为热双金属占33%,铜镍铝基弥散硬化合金占34%,铝镍钴硬磁合金占3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磊,未经王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617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