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体化智能型垃圾渗滤液处理设备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958938.8 | 申请日: | 2017-10-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656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 发明(设计)人: | 孙俊楠;伍伟;郭进;马细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国环莱茵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01/16;C02F103/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50 | 代理人: | 潘聪聪 |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密云***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反渗透系统 碟管式 垃圾渗滤液处理设备 臭氧反应器 浓缩液池 出水口 反渗透 进水口 清水池 砂滤池 脱气 颗粒活性炭 一体化 浓缩液 透过液 吸附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一体化智能型垃圾渗滤液处理设备及方法,该设备包括箱体,其上设有进水口以及出水口:砂滤池,位于箱体内,且与箱体上的进水口相连通;碟管式反渗透系统,位于箱体内,且与砂滤池通过管道相连;脱气清水池,位于箱体内,且与箱体的出水口相连通;脱气清水池通过管道与碟管式反渗透系统相连,用于接收经由碟管式反渗透系统进行反渗透后的透过液;浓缩液池;位于箱体内,且通过管道与碟管式反渗透系统相连,用于接收经由碟管式反渗透系统进行反渗透后的浓缩液;臭氧反应器,位于箱体内,且通过管道与浓缩液池相连通;颗粒活性炭吸附器,位于箱体内,且通过管道与臭氧反应器相连通。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智能型垃圾渗滤液处理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垃圾土地填埋法至今仍然是我国有效处置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途径。垃圾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是行业内公认的处理难度大、成分复杂、污染严重的高浓度废水。由于垃圾填埋年限、季节、填埋方式及垃圾组分变化的影响,垃圾渗滤液水量变化大,其有机、无机组分也会发生剧烈的变动,COD、氨氮含量高、盐分高、色度高、毒性大且散发恶臭气味。
目前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及工艺主要包括:生物技术(好氧、厌氧、厌氧-好氧结合生物处理)、物理化学技术(化学沉淀、化学氧化、气浮吹脱、颗粒活性炭吸附、离子交换树脂及电化学氧化)、膜处理(超滤、纳滤、反渗透)等技术方法与工艺单独或组合应用。
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多采用组合工艺形式,根据渗滤液组成及污染物浓度情况,设置厌氧反应器+MBR+纳滤+反渗透等不同组合方案,且得到了一定的处理效果。但传统组合工艺中,生物处理工艺流程较长,耐水量冲击、耐负荷冲击能力较差,生物反应器控制条件苛刻、操作复杂,建设及投资成本较高。单一的物理化学法处理渗滤液难以达到排放标准,且操作和运行费用较高。但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分散的小型垃圾转运站的小排放垃圾渗滤液,也必须得到有效的处理。传统的生物处理法、物化处理法或物化-生物组合工艺,投资建设和运行费用较高。另外,由于我国小型成套渗滤液处理设备起步较晚,工艺组合及设备系统的整体质量和水平都难以满足服务要求,现有膜处理组合工艺其浓缩液无法进一步得到有效处理,不适合分散式小量垃圾转运站等渗滤液的处理。
因此如何完成分散式小量垃圾转运站等渗滤液的处理,仍是先阶段垃圾处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在下文的描述中部分地陈述,或者可从该描述显而易见,或者可通过实践本发明而学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一体化智能型垃圾渗滤液处理设备,包括:
箱体,其上设有进水口以及出水口:
砂滤池,位于所述箱体内,且与所述箱体上的进水口相连通;
碟管式反渗透系统,位于所述箱体内,且与所述砂滤池通过管道相连;
脱气清水池,位于所述箱体内,且与所述箱体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脱气清水池通过管道与所述碟管式反渗透系统相连,用于接收经由所述碟管式反渗透系统进行反渗透后的透过液;
浓缩液池;位于所述箱体内,且通过管道与所述碟管式反渗透系统相连,用于接收经由所述碟管式反渗透系统进行反渗透后的浓缩液;
臭氧反应器,位于所述箱体内,且通过管道与所述浓缩液池相连通;
颗粒活性炭吸附器,位于所述箱体内,且通过管道与所述臭氧反应器相连通。
可选地,还包括:
加药系统,位于所述箱体内,且与所述砂滤池相连;
水泵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泵,位于至少一条所述管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国环莱茵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国环莱茵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589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