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水线型模数转换器模拟前端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58777.2 | 申请日: | 2017-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961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朱樟明;王莉莎;刘马良;刘术彬;丁瑞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M1/38 | 分类号: | H03M1/38;H03M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嘉思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0 | 代理人: | 刘长春 |
地址: | 71007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水 线型 转换器 模拟 前端 电路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水线型模数转换器模拟前端电路,包括:第一Buffer单元、第二Buffer单元、第一采样保持单元、第二采样保持单元、第三采样保持单元、第四采样保持单元及时钟产生单元;其中,所述第一Buffer单元与所述第二Buffer单元均电连接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采样保持单元与所述第三采样保持单元均电连接所述第一Buffer单元;所述第二采样保持单元与所述第四采样保持单元均电连接所述第二Buffer单元;所述时钟产生单元分别电连接所述第一采样保持单元、所述第二采样保持单元、所述第三采样保持单元、所述第四采样保持单元。本发明提供的流水线型模数转换器模拟前端电路,在满足高速时域交织流水线型模数转换器对模拟前端电路性能要求的同时,电路结构简单且功耗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模数转换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流水线型模数转换器模拟前端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众多应用领域中,如超宽带系统、软件无线电系统、频谱分析仪、电子示波器等通讯和测试系统,随着模拟输入信号带宽的不断增大,对模数转换器的性能,尤其是采样率和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实现高速的采样率,高达数千兆赫兹以上,时域交织技术受到了研究人员及工业界的青睐。在实现高采样率的前提下,同时要满足高精度的要求,流水线型模数转换器是不错的选择。因此,对时域交织流水线型模数转换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技术中,由于流水线模数转换器的时钟频率较高且输入信号带宽较大,所以其前端电路结构相对复杂,且功耗较大,极大地降低了整个电路的性能。
为此需要对模数转换器模拟前端电路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流水线型模数转换器模拟前端电路,包括:第一Buffer单元、第二Buffer单元、第一采样保持单元、第二采样保持单元、第三采样保持单元、第四采样保持单元及时钟产生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Buffer单元与所述第二Buffer单元均电连接信号输入端VIN-IN;
所述第一采样保持单元与所述第三采样保持单元均电连接所述第一Buffer单元;
所述第二采样保持单元与所述第四采样保持单元均电连接所述第二Buffer单元;
所述时钟产生单元分别电连接所述第一采样保持单元、所述第二采样保持单元、所述第三采样保持单元、所述第四采样保持单元;
所述第一采样保持单元、所述第二采样保持单元、所述第三采样保持单元及所述第四采样保持单元的输出端分别对应电连接第一模数转换单元、第二模数转换单元、第三模数转换单元及第四模数转换单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满足高速时域交织流水线型模数转换器对模拟前端电路性能要求的同时,电路结构简单且功耗低。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流水线型模数转换器模拟前端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输入Buffer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采样保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运算放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NMOS输入管折叠共源共栅辅助运放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MOS输入管折叠共源共栅辅助运放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587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