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泥制成的砖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54874.4 | 申请日: | 2017-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735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潘建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和利环保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C04B40/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35 | 代理人: | 刘川 |
地址: | 350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泥 制成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制备领域, 具体是涉及一种污泥制成的砖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污泥和其他原料混合来生产烧结建筑材料制品,一则利用并消化了大量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污泥,二则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污泥中有机质的自身燃烧产生的热量补充高温焙烧烧结制品的热量,既利用了污泥自身的热值,又可以高温分解有毒有害及致癌物质,完全解决了城市污泥的二次污染问题,如加上余热利用则效果更佳,这是目前实现城市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和产业化的最佳途径之一,但目前市场上通过污泥制成的建筑砖,强度和耐久性往往不能达到工程的需求,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及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充分利用资源、强度高、耐久性强、制备简便的污泥制成的砖及其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污泥制成的砖及其制备方法
,石灰5-10份;细沙25-31份;电石渣14-25份;污泥9-15份;粉煤灰25-35份;水泥5-10份。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污泥制成的砖由以下质量份的组分组成:石灰6-8份;细沙28-30份;电石渣15-23份;污泥10-13份;粉煤灰25-30份;水泥6份。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石灰为生石灰。
根据上述一种污泥制成的砖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计量好权利要求1所述的质量份的各组分,将石灰粉、污泥、电石渣、细沙按顺序送入搅拌机内强力搅拌,经搅拌后的混合料送入连续消化仓消化;
步骤二:消化好的混合料再次送入搅拌机内,同时加入水泥、粉煤灰再次进行强力二次搅拌,经二次搅拌后进入陈化仓陈化,再用带式给料机供压砖机压制成型成为砖坯;
步骤三:将加压成型的砖体送入蒸压釜内进行蒸压养护,开启真空泵0.5小时后,再送入饱和蒸汽进行养护,均匀升压2小时至蒸压釜内压强为1.2Mpa,温度为179℃,恒压养护6小时,然后均匀降压1.5小时直至常压。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分两次的强力搅拌使得混合料搅拌更加均匀,同时使得各成分分布更加合理,将砖坯送入蒸压釜内养护,砖坯在179℃的湿热环境下,可以加速水化和水热合成反应,促使砖坯中纤维状水化硅酸钙、托贝莫来石、硬硅酸钙等多种水化产物含量增多,晶体增加而无定形水化产物减少,从而保证了砖坯的强度和耐久性,产品可用于多层承重与非承重墙结构建筑,产品质量符合国家建材行业JC239-2001标准要求,根据市场需要,更换模具还可生产粉煤灰混凝土小型空心砖、路面砖、多空砖、小标砖等等产品,应该在市场上大范围推广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污泥制成的砖,由以下质量份的组分组成:石灰8份;细沙28份;电石渣18份;污泥10份;粉煤灰30份;水泥6份。
实施例2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污泥制成的砖,由以下质量份的组分组成:石灰6份;细沙30份;电石渣16份;污泥12份;粉煤灰30份;水泥6份。
实施例3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污泥制成的砖,由以下质量份的组分组成:石灰6份;细沙30份;电石渣16份;污泥12份;粉煤灰30份;水泥6份。
实施例4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污泥制成的砖,由以下质量份的组分组成:石灰6份;细沙30份;电石渣15份;污泥13份;粉煤灰30份;水泥6份。
实施例5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污泥制成的砖,由以下质量份的组分组成:石灰6份;细沙30份;电石渣17份;污泥13份;粉煤灰28份;水泥6份。
实施例6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污泥制成的砖,由以下质量份的组分组成:石灰6份;细沙30份;电石渣23份;污泥10份;粉煤灰25份;水泥6份。
以上实施例其制备方法均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计量好权利要求1所述的质量份的各组分,将石灰粉、污泥、电石渣、细沙按顺序送入搅拌机内强力搅拌,经搅拌后的混合料送入连续消化仓消化;
步骤二:消化好的混合料再次送入搅拌机内,同时加入水泥、粉煤灰再次进行强力二次搅拌,经二次搅拌后进入陈化仓陈化,再用带式给料机供压砖机压制成型成为砖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和利环保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泉州和利环保建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548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玻璃纤维自密实混凝土
- 下一篇:一种矿物纤维保温砂浆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