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荧光可视型电子防护涂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954642.9 申请日: 2017-10-13
公开(公告)号: CN107699099A 公开(公告)日: 2018-02-16
发明(设计)人: 张庆华;余燕妮;詹晓力;陈丰秋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大学
主分类号: C09D133/16 分类号: C09D133/16;C09D133/08;C09D5/22;C08F220/24;C08F220/18;C08F220/34;C08F230/08;C08F220/38;C08F216/14;C08F220/36
代理公司: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00 代理人: 邱启旺
地址: 310058 浙江***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荧光 可视 电子 防护 涂料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电子防护涂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荧光可视型电子防护涂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各类电子设备和仪器的保护越发重要。日益紧凑和复杂的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随身听等,被水弄湿后,常常会出现故障。特别针对电子元件,如印刷电路板、电子元件、触摸屏元件等,如果没有适当的保护,电子设备容易发生短路,性能下降和设备故障等问题,难以长时间、高可靠性运转。

现有技术中,常常利用丙烯酸树脂、聚氨酯、环氧树脂对电子部件进行防水处理,存在涂覆难度大,处理时间长,效率低下等问题。目前已报导的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用做电子设备的防水涂料组合物,虽然能达到很好的疏水效果,但由于涂层薄而透明,不宜检测,存在质量控制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荧光可视型电子防护涂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是通过含氟丙烯酸酯、碳氢链丙烯酸酯、硅烷偶联剂和荧光单体等共聚而形成的透明,低粘度,低表面张力溶液。它可以通过浸涂、喷涂、悬涂或刷涂等方法用于各种材料,特别是针对电子元件,无需固化,干燥迅速。所形成的涂膜有着极低的表面张力,具有优异的防水性能和持久的稳定性。此外,该涂料还可以作为围绕在汽车轴承、阀杆等润滑区域的阻隔膜,以抑制润滑剂的迁移,防止污染附近敏感部件,保护设备。将荧光单体引入氟化聚合物中,使涂层具有荧光可视性且荧光效果稳定,便于检测和涂膜过程中质量控制。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荧光可视型电子防护涂料组合物,它包括40-90重量份的含氟丙烯酸酯单体、1-50重量份的非氟丙烯酸酯单体、0.01-5重量份的荧光单体、0.1-5重量份的硅烷偶联剂。

进一步的,所述含氟丙烯酸酯单体的结构通式为:

式(1)中,X为主链侧基,选自氢原子、卤素原子、氰基、苯基、取代苯基、烷基或者卤代烷基;Y为连接基团,可以为脂肪族基、芳香族基、含氧原子的脂肪族基、含氧原子的芳香族基、含氧原子的脂肪族基、含氧原子的芳香脂肪族基、酯基、-(CH2)m-S-、-(CH2)m-SO2-、-(CH2)m-N(OH)-(CH2)n-或-(CH2)m-N(CnH2n+1)-SO2-,R为含氟基团,为直链或支链状氟烷基;上述的含氟丙烯酸酯单体可以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从环保性和溶解性等考虑,含氟丙烯酸酯单体优选的环保型短氟碳侧链含氟丙烯酸酯单体,如丙烯酸全氟己基乙酯、丙烯酸全氟己基乙酯、丙烯酸(N-甲基全氟丁烷磺酰胺基)乙酯、丙烯酸(N-甲基全氟己烷磺酰胺基)乙酯。为进一步提高防水性,优选X为除氢原子以外的取代基,如甲基、氯原子和氟原子等。特别是,X为甲基时,对电子零件的腐蚀性作用较小且价格较为便宜。进一步的,所述非氟丙烯酸酯可以选自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己酯、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十二酯、甲基丙烯酸十二酯、丙烯酸十六酯、甲基丙烯酸十六酯、丙烯酸十八酯、甲基丙烯酸十八酯、金刚烷基丙烯酸酯、降冰片基丙烯酸酯、异冰片基丙烯酸酯、二环戊基丙烯酸酯以及环己基丙烯酸酯等;上述的非氟丙烯酸酯可以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荧光单体选自含可聚合碳碳双键的芳香稠环结构荧光单体、含可聚合碳碳双键的共轭结构荧光单体或者含可聚合碳碳双键的金属配合荧光单体。可以来自可聚合碳碳双键芪类荧光单体、可聚合碳碳双键芘类荧光单体、可聚合碳碳双键吲哚类荧光单体、可聚合碳碳双键苯并恶唑类荧光单体、可聚合碳碳双键喹啉类荧光单体、可聚合碳碳双键咔唑类荧光单体、可聚合碳碳双键萘酰亚胺类荧光单体、可聚合碳碳双键香豆素类荧光单体、可聚合碳碳双键吡唑啉类荧光单体、可聚合碳碳双键蒽醌类荧光单体或者可聚合碳碳双键罗丹明类荧光单体等。以下列举了几种荧光单体:

1)芘类化合物

2)苯并恶唑类化合物

3)咔唑类化合物

4)1,8-萘酰亚胺衍生物

5)香豆素衍生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546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