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感光性组合物、固化膜、发光显示元件用的发光层、发光显示元件、及发光层的形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54260.6 | 申请日: | 2017-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11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片野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京应化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3F7/027 | 分类号: | G03F7/027;G03F7/004;H01L51/50;H01L51/5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杨宏军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感光性 组合 固化 发光 显示 元件 形成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感光性组合物、固化膜、发光显示元件用的发光层、发光显示元件、及发光层的形成方法。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在不损害量子点本来具有的特性的情况下形成显示高内量子效率的固化膜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使该感光性组合物固化而形成的固化膜、及发光显示元件用的发光层、具有该发光层的发光显示元件、和使用了上述的感光性组合物的发光层的形成方法。本发明的解决手段是,在包含碱溶性树脂(A)、光聚合性化合物(B)、光聚合引发剂(C)、和量子点(D)的感光性组合物中,使用分子被控制为特定的极化程度的光聚合引发剂(C)。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量子点的感光性组合物、使该感光性组合物固化而形成的固化膜、及发光显示元件用的发光层、具有该发光层的发光显示元件、和使用了上述的感光性组合物的发光层的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为了对电子加以局限而形成的极小的粒(点(dot))被称为量子点,已进行了其在各种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此处,1个量子点的大小为直径数纳米至数十纳米,约由1万个原子构成。
对于所述量子点而言,通过改变其尺寸(改变带隙),能改变发出的荧光的颜色(发光波长)(波长转换)。因此,近年来,针对量子点,正在深入进行以波长转换材料的形式应用于显示元件的研究(参见专利文献1和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1656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1121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通常,对于各种显示元件中包含的构件而言,由于极微细并且需要精密的位置控制,因此,常常使用感光性组合物而利用光刻法形成。因此,期望包含量子点的具有波长转换功能的膜也可使用感光性组合物而利用光刻法形成。
例如,显示元件中,作为可用于形成构成滤色器(color filter)的黑色矩阵、RGB等的着色膜的感光性组合物,通常使用包含碱溶性树脂、光聚合性化合物、光聚合引发剂、和着色剂的感光性组合物。
认为通过将上述感光性组合物中包含的着色剂替换成量子点,能得到可形成包含量子点的固化膜的感光性组合物。
然而,本申请的发明人经研究发现,在使用包含碱溶性树脂、光聚合性化合物、光聚合引发剂、和量子点的感光性组合物时,根据量子点的种类、使用量的不同,常常无法形成显示所期望的内量子效率的固化膜。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不损害量子点本来具有的特性的情况下形成显示高内量子效率的固化膜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使该感光性组合物固化而形成的固化膜、及发光显示元件用的发光层、具有该发光层的发光显示元件、和使用了上述的感光性组合物的发光层的形成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通过在包含碱溶性树脂(A)、光聚合性化合物(B)、光聚合引发剂(C)、和量子点(D)的感光性组合物中、使用分子被控制为特定的极化程度的光聚合引发剂(C),能够解决上述的课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第1方式为感光性组合物,其包含碱溶性树脂(A)、光聚合性化合物(B)、光聚合引发剂(C)、和量子点(D),
光聚合引发剂(C)包含下述化合物,对于所述化合物而言,按照推广的休克尔法算出的、分子内的正性部分电荷(partial charge)的最大值为0.500以下,负性部分电荷的最小值为-0.500以上。
本发明的第2方式为固化膜,其是将第1方式涉及的感光性组合物固化而形成的。
本发明的第3方式为发光显示元件用的发光层,其是将第1方式涉及的感光性组合物固化而形成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京应化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东京应化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542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