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牡丹皮生产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953821.0 申请日: 2017-10-13
公开(公告)号: CN107484538A 公开(公告)日: 2017-12-19
发明(设计)人: 王志芬;韩金龙;陈晖;单成钢;倪大鹏;王宪昌;刘喜民;朱彦伟;张教洪 申请(专利权)人: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G1/00 分类号: A01G1/00
代理公司: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7105 代理人: 韩百翠
地址: 250100 山东***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牡丹皮 生产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牡丹皮生产方法,属于中药材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牡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秋季采挖根部,除去细根,剥取根皮,晒干后得到牡丹皮。牡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淤、退虚热等功效,因此在我国的种植面积较大,湖南、湖北、安徽、四川、甘肃、陕西、山东、贵州等地均有种植。

山东菏泽是全世界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生产基地。菏泽地区牡丹皮生产存在以下问题:(1)处于黄河故道平原地区,雨季容易积水,造成烂根;(2)化肥过度施用,尤其是氮肥的过多施用,容易造成牡丹枝叶的徒长,而根部生长不足;(3)当温度超过28℃,光照强度超过6万勒克斯的夏季时,阳光容易灼伤牡丹叶片,影响牡丹光合作用,制约根部光合产物的积累。因此,牡丹皮的产量较低,正常收获(不包括烂根的牡丹)的牡丹皮产量平均在100g/株左右。

目前也有套种生产牡丹皮的。现有的套种方法,如林地里种植牡丹,树木生长高大影响了牡丹的光照,可见光少,当光照小于1万勒克斯时,仅能维持牡丹的生命力,造成牡丹叶片薄,光合作用微弱,严重影响牡丹生长。还有牡丹与棉花间作的,棉花根系发达,主根深,侧根分布广,在土壤中形成强大的吸收网,与牡丹根部争夺空间和肥料,不利于牡丹根部生长。因此,研发一种经济实用的牡丹皮的生产方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牡丹皮生产方法,该方法首先起弧形垄,垄上种植牡丹苗;垄下轮作种植玉米和豆科牧草。本发明起弧形垄防止牡丹内涝烂根,在7-8月份利用玉米遮光降温,防止夏季高温天气灼伤叶片,保证了叶片生理活性、生命周期,提高了叶片光合性能,延长了光合作用时间;利用收割玉米后闲时种植牧草,豆科牧草还田后增加土壤有机质、氮肥含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牡丹皮生产方法,其特征是,

1)田间设计

起垄:田间起弧形垄,垄宽1.1±0.1米,垄高30±1cm(最高点),平均25±1cm;垄上用于种植牡丹(药用);垄下用于种植玉米;

玉米与牡丹间作设计:按照3行玉米间作3行牡丹;玉米行距60±5cm,牡丹行距45±3cm;牡丹—玉米间距40±2cm;牡丹中间行种植于垄的顶点;

垄下玉米/豆科牧草轮作设计:在玉米收获后轮作种植豆科牧草,在下一季玉米播种前,将豆科牧草直接还田,为玉米提供有机质和氮元素。

2)田间管理

在第1年前茬作物收获后,松土起弧形垄;于9月下旬垄上基施有机肥后覆膜(优选黑地膜),然后移栽牡丹苗,有机肥的施用量为:1亩地施用2±0.2吨有机肥;然后垄下播种豆科牧草,以条播为主,行距30±5cm,豆科牧草与牡丹苗间距40±2cm;

于第2年5月中旬或下旬播种玉米,于第3-4年5月中旬播种玉米,玉米播种前将豆科牧草直接还田,收获玉米后,再轮作种植豆科牧草;

3)换种

待牡丹皮和玉米均收获后,再次种植牡丹时,在种植玉米处起垄换种牡丹。

本发明豆科牧草为苜蓿、三叶草等。

本发明种植的玉米生育期为100-125天,如郑单958等。

本发明种植的药用牡丹品种为凤丹等。

进一步的,所述牡丹苗移栽后2-3年,收获牡丹皮,在此过程中不施化肥,不追施有机肥(仅基施有机肥),牡丹一般不需要打农药;玉米种植过程中一般不需要打农药,不施化肥和有机肥,依靠豆科牧草还田的固氮作用及产生的有机质即可维持玉米的肥料需求。

本发明的玉米播种和收获,豆科牧草播种和收获,以及牡丹皮收获全部都可以采用机械化设备。

上述优质有机肥优选申请号2017102498034(发明名称为:一种食用菌菌渣活性土壤肥力调节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的食用菌菌渣活性土壤肥力调节复合物(pH值为7.0-7.5),其制作方法如下:

1、原料预处理:选择新鲜无污染的食用菌菌渣包(即,活体食用菌菌渣),破袋去膜,粉碎,备用;粒径不大于4厘米,颗粒含水量为25~30%;将杀虫组分(丁香和/或山核桃外果皮和/或臭椿叶)粉碎,备用;粒径不大于0.3厘米,含水量不大于12%;

2、原料混合:将活体食用菌菌渣、麦麸、凹凸棒土、磷酸二氢钾、尿素、石灰倒入搅拌机混合均匀;

3、固化造粒:混匀后导入物理固化成型造粒机,造粒,粒径1.5厘米左右,造粒温度不得高于50℃,密度不低于1.0g/m3

4、计量装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研究所,未经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538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