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氨水低温预处理杂交狼尾草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52846.9 | 申请日: | 2017-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026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张军华;文沛瑶;王敬枫;侯新村;辛东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19/14 | 分类号: | C12P19/14;C12P19/02 |
代理公司: | 61211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汪海艳 |
地址: | 7121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氨水 低温 预处理 杂交 狼尾草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氨水低温预处理杂交狼尾草的方法。本发明采用氨水低温预处理杂交狼尾草,预处理完毕后对原料进行酶水解糖化,酶水解液中的葡萄糖和木糖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从而计算预处理原料的水解得率。预处理的条件为温度为50~70℃,时间为24~72小时,料液比为1:6~1:10时,原料冲洗干净进行水解,葡萄糖得率达到92.3~95.4%,木糖得率达到86.9~94.2%。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条件温和、酶解效率高、氨水可回收等特点,适于工业化大批量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质的预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氨水低温预处理杂交狼尾草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全球能源危机的不断加剧,传统能源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生物质能源越来越受到重视。杂交狼尾草是生物质能源转化的主要原料之一,是禾本科狼尾草属多年生牧草,是以巨象草为父本、美洲狼尾草为母本培育而成的三倍体杂种,其较好地综合了巨象草和美洲狼尾草的品质优点如:生长速度快、生物量大、较耐盐、对土壤要求不高、光合效率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能源转化核心成分含量高等。杂交狼尾草用途广泛,但在国内外主要作为牧草使用,关于生物质转化方面的研究较少。与其他生物质原料相比而言,利用杂交狼尾草进行生物质转化具有很大优势。
木质纤维的生物转化都需要经过酶水解生成单糖,然后进一步转化成生物燃料。直接对原料进行酶水解其效率低下,通过预处理可提高酶水解效率。关于杂交狼尾草的预处理方式已有高温水热预处理、酸预处理、碱预处理、离子液体预处理。高温水热预处理能显著提高杂交狼尾草的糖类物质回收率,文献高温液态水处理杂交狼尾草提高总糖收率,太阳能学报,2016,7,1650-1655中杂交狼尾草的最优预处理条件下总糖收率可达到90.4%,但是高温液态水降解了大量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致使半纤维素降解于处理液中难以回收,而且能耗偏高。关于杂交狼尾草酸预处理,文献以草本植物为原料的稀酸预处理及发酵研究,西南农业学报2011,24,105-109中用使用了1.5%稀硫酸,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均有脱除,最终可发酵出16.0g/L的乙醇,但是此方法半纤维素损失较多而且对设备的耐腐蚀性要求较高。关于杂交狼尾草的碱预处理,文献杂交狼尾草碱预处理研究,云南化工,2016,43,11-14中用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尿素这几种试剂做了研究,虽然这些方法可以脱除杂交狼尾草中大量的木质素,避免了酶水解中木质素对酶的大量吸附,但是这些预处理中试剂都不可回收,存在废液污染严重,预处理原料难以冲洗至中性等问题。齐鲁工业大学,2016,王胜丹硕士论文中利用离子液体预处理杂交狼尾草,用O2/[Emim]Ac体系最佳预处理条件下杂交狼尾草的葡萄糖得率可提高了9.4倍,此方法有原料三大化学组成易分离,离子液体可回收并循环使用的特点,但是需要筛选不同体系且预处理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杂交狼尾草高效酶水解的预处理方法,该方法以杂交狼尾草为原料,加入氨水溶液进行预处理,然后对预处理后的原料进行酶水解糖化,获得可发酵单糖,该糖可用于发酵生产生物燃料。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利用氨水低温预处理杂交狼尾草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粉碎后的杂交狼尾草与氨水混合,置于反应瓶后密封,低温水浴加热反应后冷却;
步骤二:对步骤一冷却后的反应液进行固液分离,滤渣用水洗至中性用于酶水解。
优选地,步骤一中氨水的质量分数为25%~28%。
优选地,步骤一中氨水的质量分数为26%。
优选地,杂交狼尾草与氨水的质量比为1:6~1:10。
优选地,杂交狼尾草与氨水的质量比为1:10。
优选地,水浴加热温度为50~70℃,水浴反应时间为24~72小时。
优选地,水浴加热温度为70℃,水浴反应时间为72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528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固定的医疗可穿戴设备
- 下一篇:临床学疾病诊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