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截面单试样的蠕变本构模型构建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951542.0 | 申请日: | 2017-10-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59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 发明(设计)人: | 彭剑;彭健;李凯尚;高光藩;裴峻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截面 试样 模型 构建 方法 | ||
1.一种基于多截面单试样的蠕变本构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为:融合了多截面单试样蠕变实验方法与反向有限元方法的优点,可以利用单试样蠕变实验构建材料的蠕变本构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截面单试样的蠕变本构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为:蠕变实验是基于多截面单试样开展的,单根试样具有四段横截面积不同的截面,蠕变实验得到的蠕变变形量为四种应力下的蠕变变形量之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截面单试样的蠕变本构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为:结合有限元仿真以及正交试验法构建不同蠕变本构模型参数对应的蠕变变形-时间曲线簇;通过神经网络模型获得蠕变变形曲线与蠕变本构模型参数的映射关系;通过输入单根多截面蠕变实验得到的蠕变变形曲线并基于神经网络模型构建蠕变本构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5154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的相互认证系统
- 下一篇:车辆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