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煮面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950887.4 | 申请日: | 2017-10-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527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 发明(设计)人: | 王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丽 |
| 主分类号: | A47J27/18 | 分类号: | A47J27/18;A47J36/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擎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65 | 代理人: | 涂春春 |
| 地址: | 211168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煮面设备,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及的目前自动煮面设备存在体积偏大且散热面大的缺陷,不能适用于一般的店面的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一种自动煮面设备,包括上端敞开的箱体,加热器,链条链轮传送机构,面斗,挡板和翻斗摆杆拉线机构;在链条链轮传送机构上设置加面工位、合盖工位、翻盖工位和倒面工位。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自动煮面设备,生产效率高,可以同时自动煮多份面。同时,本设备,占地面积小,散热面小,节省能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煮面设备。
背景技术
面条是中国传统美食,爽口劲道。煮面一般都是人工操作,效率低。当顾客较多,面条需求量大时,操作者也比较辛苦。有人设计了机器自动煮面设备来代替人工操作,但存在体积偏大且散热面大的缺陷,不能适用于一般的店面。设计一款体积小且经济实用的自动煮面设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及的目前自动煮面设备存在体积偏大且散热面大的缺陷,不能适用于一般的店面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煮面设备,包括上端敞开的箱体,在箱体底部设置加热器,在箱体内腔体侧壁上设置链条链轮传送机构,在链条链轮传送机构上等间隔工位设置面斗且面斗上端开口朝上,在链条链轮传送机构上设置用于人工向面斗里加面的加面工位、用于将面斗盖板合上的合盖工位、用于将面斗盖板打开的翻盖工位和用于将面斗内的面倒出到设置在箱体外侧壁上的接面斗的倒面工位,倒面工位和加面工位均位于箱体上端;在位于翻盖工位处的箱体内侧壁上设置用于阻挡住盖板使得盖板打开的挡板;在倒面工位处的箱体内侧壁上设置用于使面斗翻转倾倒并在面倒出后将面斗拉回复位的翻斗摆杆拉线机构。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的箱体为长方体形,下方设有加热器。箱体内盛有水,加热器可以对水进行加热,也可以采用其他加热方式。
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链条链轮传送机构包括至少四个链轮和一根绕所有链轮运动的链条,在箱体设置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电机轴驱动任一链轮转动。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四个链轮分别一一对应设置在四边形的四个转角处且四个链轮呈两两对角线设置。四个链轮的设计保证了面斗在运动过程的平稳。
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面斗通过联接件设置在链条上,面斗上的盖板铰接在面斗上,在盖板上通过摆杆设置有通过水的浮力使得盖板合上的空心球;在面斗外侧壁上设置用于防止面斗在倒出面时滑落的保护杆且保护杆位于面斗的下方位置处;保护杆与空心球位于面斗的相同侧。由于面斗的重心在下方,面斗的开口可以保持始终向上(翻斗托起面斗倒面时除外)。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盖板通过至少两个铰接板对应铰接板一一设置的拉杆铰接在面斗上,两个拉杆分别通过拉杆支座设置在面斗外侧壁上且两个拉杆支座关于摆杆对称设置,两个铰接板一一对应两个拉杆支座均通过销轴转动设置;在两个拉杆的下端均套设弹簧并通过螺栓固定弹簧。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联接件通过第一销固定在链条上,第一销插入到链条的链节处;联接件上通过第二销设置联接板,联接板固联面斗的外侧壁。
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翻斗摆杆拉线机构包括固定在箱体内侧壁上的底板且底板对应接面斗设置,在底板上转动设置呈“U”字型的翻斗且面斗可置于翻斗内,在翻斗内侧面设置有用于卡合面斗外侧壁上保护杆的挡销;在底板的末端与翻斗之间设置复位弹簧;箱体上在对应于翻斗处设置支架且支架位于与设置翻斗的箱体侧壁所对应的对面箱体外侧壁上;在支架顶部水平外凸延伸设置悬臂且悬臂位于翻斗正上方,在悬臂上转动设置导轮,导轮上绕过拉线,拉线一端固定在翻斗底部,拉线另一端连接摆臂;在支架上设置驱动摆臂摆动的第二电机,摆臂设置在第二电机的电机轴上。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底板上设置有用于限制翻斗位置的限位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丽,未经王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508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线引导装置
- 下一篇:红腹角雉人工孵育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