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控制不锈钢焊缝稳定通过五机架连轧机的操作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950551.8 | 申请日: | 2017-10-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165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 发明(设计)人: | 牛国栋;段秀峰;王月省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B37/00 | 分类号: | B21B37/00 |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李富元 |
| 地址: | 030003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不锈钢 焊缝 稳定 通过 机架 轧机 操作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不锈钢轧制领域。一种控制不锈钢焊缝稳定通过五机架连轧机的操作方法,同时按照如下方式进行,在不锈钢焊缝距离第一机架10米时将轧制速度减到最低速度30 mpm;当原料厚度≤4.5 mm时分三次减少轧制压力,当原料厚度>4.5 mm时分两次减少轧制压力,每次减少轧制压力保持在1秒钟以内完成,相邻两次减少轧制压力间隔时间为0.5‑1秒。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保证了所有焊缝连续、稳定通过连轧机,降低了轧制抽断带次数,降低了不合格品数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不锈钢轧制领域。
背景技术
不锈冷轧厂RAP线使用的是五机架连轧机,自动化水平较高,正常轧制时几乎不需要人为因素来进行调整控制。但是焊缝通过轧机时,各种自动功能,如AGC(厚度自动控制)、AFC(板型自动控制)未投入使用,需要进行持续有效的人为干预控制,才能保证轧制过程稳定,而这也有好长时间成为制约整个RAP线真正实现连续化水平的瓶颈问题。
焊缝轧制的控制水平高低关乎成材率的高低,进一步影响到利润的多少。自2014年6月投产以来,平均每月因焊缝轧制控制不当造成抽断带10次,每次产生不合品2-3卷,产生废钢约10吨。此操作方法未执行前,焊缝过轧机的控制处于不稳定状态,一直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减少不锈钢焊缝通过五机架连轧机时的断带现象。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控制不锈钢焊缝稳定通过五机架连轧机的操作方法,同时按照如下方式进行
方式一、在不锈钢焊缝距离第一机架10米时将轧制速度减到最低速度30 mpm;
方式二、在不锈钢焊缝距离第一机架10米时开始减少轧制压力,当原料厚度≤4.5mm时分三次减少轧制压力,当原料厚度>4.5 mm时分两次减少轧制压力,每次减少轧制压力保持在1秒钟以内完成,相邻两次减少轧制压力间隔时间为0.5-1秒。
方式三、当不锈钢焊缝前后宽度相差≥300 mm或不锈钢焊缝前后为不同钢种时采取单机架轧制模式,即不锈钢焊缝每通过一个轧机停车一次,将下一个轧机的工作辊及中间辊的弯辊、中间辊的窜动值恢复为预设值后,使不锈钢焊缝通过后再停车、再调整,直到全部顺利通过5个轧机后正常运行;当不锈钢焊缝前后宽度相差<300 mm同时不锈钢焊缝前后为不同钢种时采取连轧模式,在轧制时微调窜辊及弯辊:遇上双边浪(中间薄两边厚的不锈钢焊缝)给正窜、正弯,反之大肚板(中间厚两边薄的不锈钢焊缝)给负窜、负弯,每次中间辊窜动≤5 mm,工作辊及中间辊弯辊变动≤100 kN。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保证了所有焊缝连续、稳定通过连轧机,降低了轧制抽断带次数,降低了不合格品数量。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场分析发现,人员是否具备较高的精细化操作水平是控制焊缝稳定通过五机架连轧机最关键的因素。统计每次轧机抽断带原因,发现焊缝通过连轧机时人员控制不当是造成轧制抽断带的主要原因。抽断带控制,关键在于反应敏捷、操作科学、控制得当,主要有三点:提高轧钢工对焊缝前后厚度、宽度、钢种变化的预判能力;制定科学合理的操作规程、实行标准化操作;根据实际情况明确有关参数调整的程度。
据此成立“减少焊缝轧制抽断带、降低不合格品”攻关组。攻关组通过对各种焊缝过轧机的压力、厚度、板型的动态分析和改善,对操作流程和操作规程进行了梳理,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不锈钢焊缝稳定通过五机架连轧机的操作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减速。根据焊缝跟踪数据,在离1#机架约10米时将轧制速度减到最低速度30mpm。轧机主操看焊缝检测情况,机前工要结合监控画面观察带钢焊缝的状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505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