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破坏型乌贼卵孵化释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49151.5 | 申请日: | 2017-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878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发明(设计)人: | 徐开达;梁君;张洪亮;李鹏飞;刘连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17 | 分类号: | A01K61/17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陈勇 |
地址: | 31602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破坏 乌贼 孵化 释放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破坏型乌贼卵孵化释放装置,旨在提供一种不仅能够使孵化出来的幼乌贼可以顺利的进入自然海域;而且能够有效避免敌害生物进入孵化网箱内破坏受精卵的问题的防破坏型乌贼卵孵化释放装置。它包括孵化网箱,孵化网箱的四周侧面及底面均设有定细孔网板,孵化网箱的顶面由粗孔网板构成,且粗孔网板的网孔的孔径大于定细孔网板的网孔的孔径;以及浮动式防破坏乌贼卵挂装装置,浮动式防破坏乌贼卵挂装装置包括设置在孵化网箱的外侧面上的竖直导杆、沿竖直导杆升降并位于粗孔网板上方的浮动细孔网板、设置在浮动细孔网板的上表面上的浮力块及设置在浮动细孔网板上的乌贼卵挂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乌贼放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破坏型乌贼卵孵化释放装置。
背景技术
曼氏无针乌贼广泛分布于中国沿海,曾是我国东海渔场传统的“四大海产”之一。随着多年来的过渡捕捞,曼氏无针乌贼的数量大幅减少,至80年代中后期,浙江沿海渔场曼氏无针乌贼已经无法形成渔汛,并逐步绝迹。增殖放流是增加渔业资源补充量的有效手段,曼氏无针乌贼因生长快,繁殖周期短,是理想的增殖放流种类。
目前的乌贼增殖放流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种是,乌贼幼体直接放流;另一种是,采用受精卵在合适的海域内直接孵化放流;其中,受精卵在合适的海域内直接孵化放流的方式通常是孵化网箱进行孵化放流,将受精卵附着基固定在孵化网箱内,然后将孵化网箱通过绳索悬挂在海域进行孵化放流。孵化网箱的四周侧面及底面均设有细孔网板,孵化网箱的顶面由粗孔网板构成,其中细孔网板可以防止敌害生物破坏受精卵,使乌贼顺利的孵化,粗孔网板的网孔较大,孵化出来的幼乌贼可以通过粗孔网板的网孔中游出,进入自然海域。
目前的这种孵化网箱虽然可以避免大型的敌害生物破坏受精卵,但仍旧会有一些体型较小的敌害生物通过粗孔网板的网孔进入孵化网箱内破坏受精卵,而为了保证孵化出来的幼乌贼可以通过粗孔网板的网孔中游出,这使得粗孔网板的网孔不能设计得过小;这就是目前这种孵化网箱所存在的不足。
例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 204119997U,公告日2015年1月18日,发明创造的名称为一种曼氏无针乌贼受精卵放流装置,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曼氏无针乌贼受精卵放流装置,包括长方体的框架以及若干位于框架内部的集卵器,所述的框架的四周内侧面和内底面分别设有细网,所述框架的四周外侧面和外底面以及集卵器固定架的顶面分别设有孔径大于细网的粗网格。该申请案的曼氏无针乌贼受精卵放流装置同样是框架的四周内侧面和内底面分别设有细网,顶面设有孔径大于细网的粗网格,粗孔网板的网孔较大,孵化出来的幼乌贼可以通过粗孔网板的网孔中游出,进入自然海域;其同样存在上述孵化网箱所存在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不仅能够使孵化出来的幼乌贼可以顺利的进入自然海域;而且能够有效避免敌害生物进入孵化网箱内破坏受精卵,影响放流效果的问题的防破坏型乌贼卵孵化释放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破坏型乌贼卵孵化释放装置,包括:孵化网箱,孵化网箱的四周侧面及底面均设有定细孔网板,孵化网箱的顶面由粗孔网板构成,且粗孔网板的网孔的孔径大于定细孔网板的网孔的孔径;以及浮动式防破坏乌贼卵挂装装置,浮动式防破坏乌贼卵挂装装置包括设置在孵化网箱的外侧面上的竖直导杆、沿竖直导杆升降并位于粗孔网板上方的浮动细孔网板、设置在浮动细孔网板的上表面上的浮力块及设置在浮动细孔网板上的乌贼卵挂装结构,所述浮动细孔网板的网孔的孔径小于粗孔网板的网孔的孔径,所述浮动细孔网板和乌贼卵挂装结构的重力之和小于浮力块的浮力,所述乌贼卵挂装结构包括位于孵化网箱内的乌贼卵挂架及连接乌贼卵挂架与浮动细孔网板的竖向连接杆,竖向连接杆穿过粗孔网板的网孔。
本方案的防破坏型乌贼卵孵化释放装置不仅能够使孵化出来的幼乌贼可以顺利的进入自然海域;而且能够有效避免敌害生物进入孵化网箱内破坏受精卵,而影响放流效果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未经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491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