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催化剂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48986.9 | 申请日: | 2017-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761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熊超;李渊;陈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J31/38 | 分类号: | B01J31/38;B01J23/30;C02F3/34;B01D53/8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催化剂 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催化剂材料。
背景技术
光催化材料是指通过该材料、在光的作用下发生的光化学反应所需的一类半导体催化剂材料,世界上能作为光催化材料的有很多,包括二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锡、二氧化锆、硫化镉等多种氧化物硫化物半导体,其中二氧化钛因其氧化能力强,化学性质稳定无毒,成为世界上最当红的纳米光触媒材料。
目前采用的光催化处理废水废气过程中使用的光催化剂基本上都是单纯性的光催化剂材料或者复合光催化剂材料,这种光催化剂材料只有在光催化处理过程中才能起到效果,当将光催化设备与其余废水废气处理设备结合使用的时候,则处理效果仅仅为多种设备处理效果的叠加,不能够更高的提高处理效率,亟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的光催化剂材料,其能够在光催化反应过程中起到进一步地处理效果,能够实现多重处理能力,实用性更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基材以及涂覆在基材上的催化材料构成;其中催化材料由凹凸棒黏土、二氧化钛、四氯化钛、氧化锌、纳米活性炭颗粒、氧化石墨烯、氧化钨、微生物菌种组成;它们的质量比如下:凹凸棒黏土:二氧化钛:四氯化钛:氧化锌:纳米活性炭颗粒:氧化石墨烯:氧化钨:微生物菌种为1:0.1-0.5:0.1-0.3:0.3-0.5:0.5-1.0:0.1-0.3:0.5-1.0:0.01-0.1。
进一步地,所述的催化材料各组分质量比如下:凹凸棒黏土:二氧化钛:四氯化钛:氧化锌:纳米活性炭颗粒:氧化石墨烯:氧化钨:微生物菌种为1:0.3-0.5:0.3:0.5:0.8-1.0:0.1:0.8-1.0:0.01。
进一步地,所述的催化材料各组分质量比如下:凹凸棒黏土:二氧化钛:四氯化钛:氧化锌:纳米活性炭颗粒:氧化石墨烯:氧化钨:微生物菌种为1: 0.5:0.3:0.5:0.8:0.2:1.0:0.01。
进一步地,所述的基材由空心球体、数个间隙杆和数个支撑杆构成;数个间隙杆穿过空心球体后露设在空心球体的外表面,且数个间隙杆之间相互交叉设置,数个间隙杆通过支撑杆与空心球体内壁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的空心球体的内表面、间隙杆和支撑杆的外表面均设有若干个孔隙。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将催化材料按照上述比例称取调和后,涂覆在基材内外表面,凹凸棒黏土的粘稠性较强,其能够将催化材料粘附在基材上,将光催化和生化处理相结合时,凹凸棒黏土起到絮凝悬浮的作用,且催化材料内的纳米活性炭颗粒和微生物菌种能够在光催化过程中对废水废气进行活性炭吸附和微生物分解。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光催化反应过程中起到进一步地处理效果,能够实现多重处理能力,实用性更强,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中基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空心球体1、间隙杆2、支撑杆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看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基材以及涂覆在基材上的催化材料构成;其中催化材料由凹凸棒黏土、二氧化钛、四氯化钛、氧化锌、纳米活性炭颗粒、氧化石墨烯、氧化钨、微生物菌种组成;它们的质量比如下:凹凸棒黏土:二氧化钛:四氯化钛:氧化锌:纳米活性炭颗粒:氧化石墨烯:氧化钨:微生物菌种为1:0.1-0.5:0.1-0.3:0.3-0.5:0.5-1.0:0.1-0.3:0.5-1.0:0.01-0.1。
进一步地,所述的基材由空心球体1、两个间隙杆2和三个支撑杆3构成;两个间隙杆2穿过空心球体1后露设在空心球体1的外表面,且两个间隙杆2之间相互交叉设置,两个间隙杆2通过支撑杆3与空心球体1内壁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的空心球体1的内表面、间隙杆2和支撑杆3的外表面均设有若干个孔隙,有利于微生物菌种的繁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工学院,未经常州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489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