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寒区废弃砂场鸟类栖息地近自然恢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48340.0 | 申请日: | 2017-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939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刘录三;蔡文倩;刘云龙;徐飞;隋文志;袁鹏;林岿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G17/00;A01B7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11388 | 代理人: | 王新发,常亚春 |
地址: | 10002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弃 鸟类 栖息 自然 恢复 方法 | ||
1.一种寒区废弃砂场鸟类栖息地近自然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实施步骤:
(1)功能分区:选取具有恢复潜力的河岸带废弃砂场,调查鸟类多样性及其栖息地的生态现状,识别鸟类栖息地存在的主要问题,选取恢复的关键种群,确定生态修复目标,以目标为导向进行栖息地功能分区;
(2)地貌修饰:根据废弃沙厂原有地貌,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按照一定的比例,打造深水区、浅水区、沼泽区、沙洲区和光滩区纵横交错的地貌形态;修整坡面,将滩地的平均坡度控制在3°以下;
(3)砂质改造:在光滩区放置1m*1m的木方拦截泥沙,木方内种植寒区耐水淹的湿地草甸植被,并对湿地草甸植被进行固定;木方和方内植被发达的根系可拦截泥沙,加快光滩向沼泽的转变进程;
(4)植被恢复:在丰水位以上的河岸带与陆地交界处,成片种植鸟类喜爱筑巢的高大乔木,浅水区水面成片种植鸟类喜食的浮叶植物和挺水植物,浅水区边缘和沼泽区混植灌木和湿生植被,沙洲区单植灌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寒区废弃砂场鸟类栖息地近自然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的功能区包括觅食区、休憩区和繁殖区;其中,觅食区和休憩区互相交织,位于水面及其边缘的草丛和灌木丛内;繁殖区位于水面边缘的草丛、灌丛、乔木林或沙洲内密植的灌丛内,且与休憩区和觅食区部分交叉,
栖息地宽度最少为50米,长度最少为500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寒区废弃砂场鸟类栖息地近自然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开放水域面积20%以上,沼泽区面积40%左右;与常水位线相比,深水区的水位为-0.45 ~ -1.5 m,浅水区的为-0.1 ~ -0.45 m,光滩区和沙洲区的则控制在0 ~ +0.2 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寒区废弃砂场鸟类栖息地近自然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浮叶植物为荇菜、菱角、荷花、睡莲等,挺水植物为水葱、香蒲、泽泻、水芹、水蒿、芦苇等,浮叶植物和挺水植物的盖度不低于50%;湿生植被为塔头或小叶章,盖度不低于70%;乔木为榆树、刺槐等,灌木为松江柳、卷边柳或柳叶绣线菊等,盖度不低于70%;栽种时,可选取一种或多种植被自由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4834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干扰变频器
- 下一篇:一种基于脉宽调制的脉频调制驱动电路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