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锰钒镍合金钢的正火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48329.4 | 申请日: | 2017-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13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赵新宇;邹扬;秦丽晔;刘洋;吕延春;张跃飞;张学峰;王海宝;樊艳秋;甄新刚;王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28 | 分类号: | C21D1/28;C21D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7 | 代理人: | 刘月娥 |
地址: | 10004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镍合金 正火 工艺 | ||
一种用于锰钒镍合金钢的正火工艺,属于金属热处理技术领域。将根据钢板的厚度进行分组,不同组别的钢板,采用不同的正火工艺,从而使得不同厚度钢板的强度均能满足标准要求。该钢种成分为C≤0.20%,Mn≤1.70%,Si=0.10%~0.50%,V=0.10%~0.18%,Ni=0.40%~0.70%,P≤0.035%,S≤0.03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残余元素。将厚度≤75mm的钢板分为五组,根据不同的分组,采用不同的正火温度和不同的在炉时间。优点在于,工艺简单易行;不同厚度的钢板,其强度均满足标准要求,同时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热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锰钒镍合金钢的正火工艺。
背景技术
锰钒镍合金钢执行美标A225/A 225M-03,该钢种使用Mn、V、Ni等合金元素来提高强度,对于D级别钢种,其成分体系为C≤0.20%,Si=0.10%~0.50%,Mn≤1.70%,V=0.10%~0.18%,Ni=0.40%~0.70%,P≤0.035%,S≤0.03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残余元素。该钢种的热处理工艺要求为正火。其强度级别要求,当厚度≤75mm时,正火后屈服强度≥415MPa,抗拉强度=550MPa~725MPa。
由于钢种存在厚度效应,随着厚度的增加,其拉伸强度降低,但该钢种没有考虑厚度效应,对于厚度≤75mm的规格,均采用同一标准,如果采用相同的热处理工艺,则当薄规格钢板强度满足标准要求的情况下,厚规格钢板强度则可能无法满足标准要求,因此需要对不同厚度规格钢板采用不同的正火工艺。
本专利即是针对该钢种的这个特性,对该钢种的正火工艺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的厚度采用不同的工艺参数,从而保证不同厚度规格钢板的强度均能满足标准要求。
在正火钢方面,有以下资料公布:
潘涛等人在申请号“201510996860.X”中提到了一种390MPa级正火型微合金化钢板中提到了一种正火工艺。
车马俊等人在申请号“201410426480.8”中提到了一种低合金高效正火的热处理方法中,提到了一种正火工艺。
这两种专利的钢种强度级别分别为345MPa级别和390MPa级别,与以上专利相比,本发明中提到的钢种屈服强度在415MPa以上,抗拉强度在550MPa以上,这比已发表的专利级别要高25MPa,对于正火钢种来说,要想使得其屈服强度稳定在该强度下,就必须重新设计成分,重新设计正火工艺,其难度也是完全不同的。
另外,本专利根据该级别钢种的特点,将正火工艺细化到每个厚度级别,使用最经济的方法,使每个厚度钢板强度都能满足标准要求。
张跃飞等人在申请号“201610871526.6”中提到了一种正火态镍钒合金高强容器钢及其生产方法中,提到了一种正火工艺。
该专利提到了正火态镍钒合金钢的正火工艺,但是没有将工艺细化到厚度级别,如果采用笼统的工艺生产,在生产大厚度钢板时,其强度级别很有可能出现低于标准要求的情况,而生产小厚度钢板时,如果采用较高的正火工艺,又会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费,而本专利中的详细划分,可以为该类钢种的生产提供最详细的工艺指导,既能保证所有厚度钢板的强度级别达到要求,还能节省能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种用于锰钒镍合金钢的正火工艺,该类钢种没有考虑厚度效应,对于厚度≤75mm的钢板,均采用同一强度标准,本发明将根据钢板的厚度进行分类,不同的厚度钢板,采用不同的正火工艺,从而使得每个厚度钢板的强度均能满足标准要求。该钢种成分体系为C≤0.20%,Si=0.10%~0.50%,Mn≤1.70%,V=0.10%~0.18%,Ni=0.40%~0.70%,P≤0.035%,S≤0.03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残余元素,均为重量百分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首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483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