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石墨烯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48093.4 | 申请日: | 2017-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857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发明(设计)人: | 钟传新;王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浩新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2/184 | 分类号: | C01B32/184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杨立,周玉婷 |
地址: | 541001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石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制备石墨烯的方法。
背景技术
石墨烯是近年发现的二维碳原子晶体,是目前碳质材料和凝聚态物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石墨烯是构筑零维富勒烯、一维碳纳米管、三维体相石墨等sp2杂化碳的基本结构单元。尽管石墨烯只有一个碳原子厚度,也是己知材料中最薄的一种,然而石墨烯却非常牢固坚硬。此外,碳原子有四个价电子,这样每个碳原子都能贡献出一个未成键的π电子,这些π电子与平面成垂直的方向可形成π轨道,π电子则可在晶体中自由移动,赋予石墨烯良好的导电性。这些优异的特性使石墨烯拥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为了让优秀的石墨烯材料实现工业化生产和应用,就必须开发出一种可大规模生产的制备方法。目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有机械剥离法、外延生长法、氧化还原法、超声剥离法、有机合成法、溶剂热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等。在这些方法中,由于机械剥离法能够最佳地保存石墨烯的性质,并且制备方法简单,制备过程环保无污染,在实际的生产中备受青睐。
由石墨剥离获得石墨烯的过程,从原子尺度的角度理解,即为一种打断石墨层间范德华键的过程。打断石墨层间范德华键可以采用拉伸法和剪切法。早期机械剥离法是使用透明胶带对热解石墨表面进行反复粘取,相当于将范德华键拉断,对石墨层层剥离直至获得单层石墨烯,Novoselov等利用此方法在实验上第一次成功制备得到石墨烯,该方法所制备的石墨烯保留了理想石墨烯的性质,而剪切法又如轻微摩擦法,采用石墨在粗糙表面摩擦获得石墨烯。虽然这两种方法获得的石墨烯具有理想石墨烯的性质且方法简单,但是这两种方法生产效率较低,在基础科研阶段应用较为广泛。
中国专利公开号103935999A首次公开了一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以极性溶剂为分散介质,在石墨烯量子点辅助下通过机械剥离方法制备高质量石墨烯,主要利用石墨烯量子点在极性溶剂中良好的分散性,及其与石墨烯/石墨烯片层之间较强的非共价键结合,促进天然石墨的剥离和石墨烯纳米片在极性溶剂中的分散,从而获得高质量的石墨烯。与该方法相类似的中国专利公开号104030283A公开了一种基于石墨烯量子点剥离得到二维材料的方法,也采用石墨烯量子点作为剥离剂,利用了石墨烯量子点是具有π-π离域结构的“片层”零维碳材料,其π-π结构可与石墨相互作用,从而剥离得到石墨烯。但是,这两种方法中均采用了溶剂法剥离石墨烯,导致石墨烯的污染。
此外,中国专利公开号103922330A公开了一种干法制备石墨烯粉体的方法,即将石墨先进行微波热处理,形成预膨胀石墨;预膨胀石墨置于耐高压剥离反应器内,并加入膨胀剂进行高压高速剥离,得到石墨烯。其中,膨胀剂为干冰、液氮、液氧、超临界CO2。该方法避免了液相溶剂的使用,降低了产物石墨烯的杂质。但是,这种方法在高速剥离的瞬间,石墨烯自身由于π-π结构的相互作用,容易自发卷曲。而且在高速剥离的过程中,非常有可能造成剥离不均匀,出现一半被剥离,一半未剥离的情况,剥离效率低。
综上所述,现在已有的机械剥离法制备石墨烯的技术中,无添加、成本低且批量化生产高性能石墨烯的方法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且难以得到高比表面积的石墨烯,制备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备石墨烯的方法,本发明得到的石墨烯比表面积大,制备效率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石墨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氧化石墨加入到水中超声分散处理,得到氧化石墨烯悬浮液;
(2)将红铝加入到所述氧化石墨烯悬浮液中,搅拌,得到红铝与氧化石墨烯的混合溶液;
(3)将步骤(2)中得到的混合溶液过滤,并将滤物进行微波加热活化处理,冷却后,经酸洗、水洗、过滤、干燥,得到所述石墨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利用红铝的强还原性,进行还原氧化石墨烯,从而得到高比表面积的石墨烯,其制备方法简单,效率高。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超声分散处理时间为1-2h。
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红铝与步骤(1)中的氧化石墨烯质量比为(0.1-1):5。
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的红铝与氧化石墨烯悬浮液搅拌时,搅拌时间为10-60min。
进一步,所述步骤(3)中的微波加热活化处理时,微波功率为100-600W,加热时间为10-2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浩新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未经桂林浩新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480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