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寒区废弃砂场两栖动物退化生境恢复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947851.0 申请日: 2017-10-12
公开(公告)号: CN107581148B 公开(公告)日: 2020-08-11
发明(设计)人: 刘录三;蔡文倩;刘云龙;徐飞;袁鹏;隋文志;林岿璇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主分类号: A01K67/02 分类号: A01K67/02;A01G2/00;A01G17/00
代理公司: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 11388 代理人: 王新发;常亚春
地址: 100020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废弃 两栖动物 退化 生境 恢复 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寒区废弃砂场两栖动物退化生境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恢复方案设计:选取具有恢复潜力的河流废弃砂场,调查两栖动物多样性及其生境状况,识别生境退化的驱动因子,确定生态恢复目标,设计生境恢复方案,并对恢复区进行功能分区;

2)地貌类型改造:采用挖掘机就地挖取河沙,在滨水区构筑1个倒梯形沙坝后,在坝体和坝顶客土后密植草本植物,坝基内外两侧移栽沼柳,形成生物坝;合理配置水塘、常年积水区、沼泽、林地地貌类型,优化林蛙迁徙通道;

3)植被快速恢复:生物坝植被恢复模式为耐旱和耐水淹的草丛和灌丛,常年积水区和水塘区植被恢复模式为挺水植物,沼泽区植被恢复模式为耐水淹的湿生草丛和第一灌丛,林地与岸滩之间的陡坡植被恢复模式为耐旱的、固土护坡能力强的第二灌丛,岸坡上的道路植被恢复模式为乔木林;

4)小生境营造:采用树根、树枝、草和碎石为蛙类的繁殖、越冬、觅食和休憩生命行为营造多孔隙的小生境,其中,水塘小生境营造模式为石块、树根、树枝和草把,沼泽区与陡坡交界处、常年积水区为碎石,片状投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寒区废弃砂场两栖动物退化生境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功能区包括觅食区、休憩区、产卵区、越冬区、生殖休眠区及林蛙迁徙通道;栖息地宽度不少于50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寒区废弃砂场两栖动物退化生境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生物坝的高度要高于常水位线,但低于丰水位线;生物坝上的草丛为猪毛蒿和独行菜的一种或两种,灌丛则为松江柳、卷边柳或蒿柳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寒区废弃砂场两栖动物退化生境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的挺水植物包括香蒲、水葱、泽泻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湿生草丛包括小叶章、大叶章、菵草、狭叶甜茅、酸模叶蓼、猪毛蒿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第二灌丛为松江柳、卷边柳或蒿柳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乔木林为榆树、山荆子或稠李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寒区废弃砂场两栖动物退化生境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投放的石块,水塘底投放的是粒径为30 ~ 40 cm的天然石块,其它区域投放的则为2 ~ 40 cm左右粒径的石块,投放时混匀,留出充足的孔隙供两栖动物产卵、生殖休眠或休憩;树根选刚枯死的、5年生以上的榆树根,树枝选榆树、杨树的活体新鲜软枝条,草选生长旺盛的莎草、小叶章或大叶章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树枝和草均扎成把后将把头朝下,呈一字型紧密固定在树根上,形如草帘;常水位需没过树根和草把上3/4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4785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