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介孔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44775.8 | 申请日: | 2017-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548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董红军;张晓旭;李春梅;吴海君;刘春波;车慧楠;艾俊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7/24 | 分类号: | B01J27/24;B01J35/10;C02F1/30;C02F101/38;C02F101/34;C02F101/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介孔光催化剂 载流子 制备方法和应用 可见光响应 表面活性 表征结果 反应条件 分离效率 光催化剂 合成技术 介孔结构 反应物 双掺杂 位点 制备 掺杂 金属 | ||
本发明属于光催化剂合成技术领域,特指一种介孔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精确控制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量制备成双掺杂Cu/Cl‑g‑C3N4介孔光催化剂,表征结果表明纯的g‑C3N4经过金属Cu和非金属Cl双掺杂后,没有改变g‑C3N4固有的介孔结构特征,同时增加了比表面积和表面活性位点、扩展了对可见光响应范围、提高了载流子分离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催化剂合成技术领域,利用络合-煅烧法合成金属Cu和非金属Cl元素双掺杂的Cu/Cl-g-C3N4介孔光催化剂,可用于可见光降解盐酸四环素污染物。
背景技术
近年来,抗生素广泛用于人类和动物的疾病治疗。由于使用量大,导致了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问题。其中盐酸四环素作为抗生素类的一种,在全球生产和使用中排名第二位,其环境残留物会造成一系列的生态污染;同时,它还会对细菌产生耐药性而影响人类健康。因此,有效地去除环境中盐酸四环素残留物迫在眉睫。经研究发现,一些常规的处理方法,如吸附、微生物分解、电解技术等已不能完全满足需求,而近年来发展的利用太阳能光催化降解技术具有绿色环保、污染物去除彻底等优势,是最有希望的环境净化技术之一,可用于彻底根除环境中残留的抗生素污染物。
石墨相氮化碳(Graphite phase carbon nitride,简称g-C3N4)是一种独特的非金属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其不但具有较窄的禁带宽度(2.7eV)能够响应可见光,而且还具有耐酸、碱、光腐蚀及环保等优点,是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g-C3N4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比表面积低、光生电子-空穴对复合率较高等,从而导致其光催化性能较低。研究发现金属和非金属掺杂可以有效地调控能带结构和组成、提高太阳光谱响应范围、改变光诱导电荷的氧化还原电位、抑制电子-空穴对复合等,最终增强g-C3N4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降解性能。
在本工作中,通过络合-煅烧法在介孔g-C3N4中同时掺杂金属Cu和非金属Cl两种元素,获得了双掺杂Cu/Cl-g-C3N4介孔光催化剂,用于光催化降解盐酸四环素。性能最佳的Cu/Cl-g-C3N4介孔光催化剂在120min内对盐酸四环素的降解率可达70%,约为纯介孔g-C3N4(仅28%)的2.5倍。金属Cu和非金属Cl元素对介孔g-C3N4的双掺杂效应显著提高了可见光收集能力和载流子分离效率,同时增加了比表面积和表面活性位点,最终大大增强了对盐酸四环素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采用络合-煅烧法在介孔g-C3N4中同时引入金属Cu和非金属Cl元素制备双掺杂Cu/Cl-g-C3N4的介孔光催化剂。产品制备方法简单、原料来源广、成本低,有利于大规模制备和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合成技术领域,利用络合-煅烧法合成金属Cu和非金属Cl元素双掺杂的Cu/Cl-g-C3N4介孔光催化剂,可用于可见光降解盐酸四环素污染物。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特征包括以下步骤:
一.制备介孔g-C3N4光催化剂
1.称取尿素,在80℃的烘箱中干燥24h,研磨并装入坩埚,加上盖子,在马弗炉中以2℃min-1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加热至550℃,煅烧4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447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