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监控服务器存活状态的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44682.5 | 申请日: | 2017-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507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5 |
发明(设计)人: | 晏利平;付清文;王昌平;贺改梅;牛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43/0817 | 分类号: | H04L43/0817;H04L43/10;H04L67/10;H04L67/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50022 贵州省贵阳市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监控 服务器 存活 状态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服务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监控服务器存活状态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第二服务器定时产生第二存活包,并将所述第二存活包定时发送给所述第一服务器;所述第一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二服务器发送的第二存活包,并重新组装接收到的所述第二存活包,生成组装后的第二存活包;然后,将所述组装后的第二存活包发送给所述监控服务器;所述监控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的所述组装后的第二存活包,监控所述第二服务器的存活状态等等。该方法可用于监控服务器存活状态,且不需要在监控服务器上设置第二服务器的接口,因此可以减少监控服务器上的接口数,也会减轻监控服务器的网络压力,由此会提高监控服务器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服务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监控服务器存活状态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服务器的存活监控机制,是被监控的服务器直接向监控服务器发送存活包,监控服务器直接接收到该被监控服务器的存活包后,证明这个服务器处于存活状态。随着时代的发展,一台服务器已经不能适应一个大型应用,需要多个服务器才能完成一个大型应用,为了监控各个服务器是否运行正常,就需要将每个服务器分别与监控服务器连接,并为每个与监控服务器连接的服务器建立相应的存活状态的监控机制,每个被监控的服务器会定时向监控服务器发送存活包,告诉监控服务器其处于存活状态。
这种每个被监控的服务器都要分别向监控服务器发送存活包的模式,如果在服务器比较多的情况下,监控服务器需要分别与被监控的服务器直接连接,因此,需要在监控服务器上设置很多接口,也会对监控服务器产生很大的网络压力,由此会造成监控服务器反映速度慢、报错率较高,且每次报错都会导致重启全部与该监控服务器连接的被监控服务器,进而会造成很严重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监控服务器存活状态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可用于监控服务器存活状态,且不需要在监控服务器上设置第二服务器的接口,因此,可以减少监控服务器上的接口数,也会减轻监控服务器的网络压力,由此会提高监控服务器的效率。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监控服务器存活状态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服务器定时产生第一存活包,并将所述第一存活包定时发送给监控服务器;
所述监控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的所述第一存活包,监控所述第一服务器的存活状态;
第二服务器定时产生第二存活包,并将所述第二存活包定时发送给所述第一服务器;
所述第一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二服务器发送的第二存活包,并重新组装接收到的所述第二存活包,生成组装后的第二存活包;然后,将所述组装后的第二存活包发送给所述监控服务器;
所述监控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的所述组装后的第二存活包,监控所述第二服务器的存活状态。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监控服务器存活状态的系统,其包括:监控服务器、第一服务器和第二服务器;
所述第一服务器包括第一生成模块和第一发送模块,所述第一生成模块,用于定时产生第一存活包;所述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存活包定时发送给所述监控服务器;
所述监控服务器包括监控接收模块,所述监控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的所述第一存活包,监控所述第一服务器的存活状态;
所述第二服务器包括第二生成模块和第二发送模块,所述第二生成模块,用于定时产生第二存活包;所述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存活包定时发送给所述第一服务器;
所述第一服务器还包括第一接收模块和第一组装模块,所述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服务器发送的所述第二存活包;所述第一组装模块,用于重新组装所述第一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所述第二存活包,生成组装后的第二存活包;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446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