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调除雾除霜性能测试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44443.X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645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端方勇;任岗;陈亮;孙辰;代璞丰;翟端正;葛胜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2 | 代理人: | 赵景平,李轩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调 除霜 性能 测试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除雾除霜性能测试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车辆的除雾除霜性能直接影响到驾驶员在恶劣天气时能否正常安全的驾驶车辆,这影响到乘车人员的安全与舒适度。
当外界温度低于车内温度,车内空气流通不畅时,乘车人员呼出的气体湿度大,遇到较冷的挡风玻璃会凝结成小水滴附着在挡风玻璃内表面上,使玻璃的透明度严重下降,且不易清除,因此驾驶员的视线也遭到破坏。车窗上霜的位置与雾水的位置整好相反,存在于玻璃的外表面,霜的产生也会影响到驾驶员的视线。
除雾除霜系统大多是采用热风吹烘来融化玻璃外表面上的霜,或冷风吹内表面上的小水滴,从而达到恢复视野的效果。在车厢内的小环境下,气流的流动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送风口的形状、布置,风量的大小,乘坐人员的数量、位置,不同的车型等,需要对车载除雾除霜系统的性能进行综合测试和评价。
当前判定汽车空调除雾除霜性能中的雾、霜的面积计算,都是由测试人员拿记号笔,每隔一段相等的时间在汽车左侧窗玻璃、前挡风玻璃和右侧窗玻璃上画出雾、霜消散的区域,然后计算出不同时刻雾、霜消散的面积,与预设的准则进行对比,来判断汽车空调除雾除霜性能。
然而,受测试人员的认知不同、精神状态不同等因素,导致测试人员在不同环境或不同时间段内判断雾、霜的面积不同,这会影响测试准确度和可重复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除雾除霜性能测试方法及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辆的除雾除霜性能测试准确度和可重复性不满足要求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除雾除霜性能测试方法,包括:
对待测试车辆进行预处理,以在待测试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左侧窗玻璃、右侧窗玻璃上形成均匀的霜层或雾层;
将待测试车辆调整到测试工况;
采集车辆状态信息、左侧窗玻璃的图像、前挡风玻璃的图像和右侧窗玻璃的图像,并以时间顺序进行存储;
根据左侧窗玻璃的图像、前挡风玻璃的图像和右侧窗玻璃的图像获取各时长下除霜的百分比或除雾的百分比;
根据不同车辆状态下达到预设除霜阈值或预设除雾阈值的时长,获取空调除雾除霜性能。
优选地,所述车辆状态信息包括:
各空调出风口的温度、风速,以及蓄电池电压、蓄电池电流、发动机转速。
优选地,进行除霜测试时,所述对待测试车辆进行预处理包括:
将待测试车辆放置在低温室后熄火;
对前挡风玻璃、左侧窗玻璃和右侧窗玻璃的内、外表面用去污剂清洁,待干燥后用设定浓度的氨水擦拭,待干燥后用干布擦拭;
在第一设定试验温度下停放不少于第一设定试验时长,直至发动机冷却液、润滑剂的温度稳定在第一设定试验温度;
所述将待测试车辆调整到测试工况包括:
将第一设定水量的水均匀地分散到玻璃外表面上,生成均匀的霜层;
在第一稳定时长后启动发动机,同时开启除霜系统。
优选地,进行除雾测试时,所述对待测试车辆进行预处理包括:
将待测试车辆放置在低温室后熄火;
对前挡风玻璃、左侧窗玻璃和右侧窗玻璃的内、外表面用去污剂清洁,待干燥后用设定浓度的氨水擦拭,待干燥后用干布擦拭;
在第二设定试验温度下停放不少于第二设定试验时长,直至发动机冷却液、润滑剂的温度稳定在第二设定试验温度;
所述将待测试车辆调整到测试工况包括:
将蒸汽发生器放置在待测试车辆的指定位置,以第一设定蒸汽量输出蒸汽;
在第三设定时长后,设定数量人员进入待测试车辆,同时控制蒸汽发生器以第二设定蒸汽量输出蒸汽;
在第二稳定时长后启动发动机,同时开启除雾系统。
优选地,所述根据左侧窗玻璃的图像、前挡风玻璃的图像和右侧窗玻璃的图像获取各时长下除霜的百分比或除雾的百分比包括:
根据驾驶员乘坐位置中心线的纵向铅垂平面、乘坐基准点以及座椅靠背角度确定表征驾驶员双眼的两个点向前延伸的4个平面与玻璃表面相交的交线所封闭的面积;
将该面积作为第一区域;
以玻璃的垂直中心线为轴线,与所述第一区域对称的玻璃的区域作为第二区域;
在所述第一区域且距离玻璃边缘向内至少第一长度的最小区域为第三区域;
以玻璃的垂直中心线为轴线,与所述第三区域对称的玻璃的区域,与所述第三区域之和作为第四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444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