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动车安全靠背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44348.X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260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洪亮;潘宇豪;卜纯研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N2/42 | 分类号: | B60N2/42;B60N2/68;B60N2/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车 安全 靠背 | ||
本发明公开了机动车安全靠背,涉及机动车安全装置领域,该装置包括上靠背骨架A、上靠背骨架B和下靠背骨架;所述上靠背骨架A、上靠背骨架B结构相同;所述上靠背骨架A与上靠背骨架B左右对称组成倒U型结构的上靠背骨架;所述上靠背骨架置于下靠背骨架的上方;该安全靠背在机动车正面碰撞或紧急制动中,当受安全带约束的后排乘员头部撞击前排座椅靠背上部的左侧位置或右侧位置,并且撞击强度较大时,能缓冲后排乘员头部与前排座椅靠背上部的碰撞,有效保护后排乘员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机动车安全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保护后排乘员头部、颈部安全的机动车安全靠背。
背景技术
机动车座椅是乘员保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机动车发生正面碰撞或紧急制动时,受安全带约束的后排乘员在惯性力的作用下会向前冲撞,后排乘员的头部会撞击到前排座椅靠背上部的左侧位置或右侧位置。通常,在头部撞击力的作用下,现有前排座椅的靠背上部不能向前移动,导致前排座椅的靠背对后排乘员头部、颈部造成伤害。
在机动车正面碰撞或紧急制动中,受安全带约束的后排乘员头部的撞击位置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安全带肩带、腰带的刚度,以及机动车发生正面碰撞时其前部的碰撞位置等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机动车座椅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机动车安全靠背,在机动车正面碰撞或紧急制动中,能对后排乘员头部、颈部进行保护。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机动车安全靠背,包括上靠背骨架A、上靠背骨架B和下靠背骨架;所述上靠背骨架A、上靠背骨架B结构相同;所述上靠背骨架A与上靠背骨架B左右对称组成倒U型结构的上靠背骨架;所述上靠背骨架置于下靠背骨架的上方;
所述下靠背骨架为左右对称结构;其上端左、右两侧都呈“口”字型结构,每侧“口”字型结构的上端水平杆前部开有一滑槽;上靠背骨架A与上靠背骨架B的竖直杆经滑槽分别插入左、右两侧“口”字型结构中。
进一步的,所述上靠背骨架A与上靠背骨架B的竖直杆下端对应开设有圆孔A与圆孔B,圆孔A与圆孔B的半径相同,且圆孔A的轴向中心线与圆孔B的轴向中心线为同一水平线。
进一步的,所述上靠背骨架A与上靠背骨架B的竖直杆的后表面分别与下靠背骨架左、右两侧“口”字型结构中滑槽的前表面之间相接触。
进一步的,下靠背骨架左、右两侧“口”字型结构中分别安装有横圆杆A、横圆杆B,横圆杆A与横圆杆B的半径相同,且横圆杆A的轴向中心线与横圆杆B的轴向中心线为同一水平线,横圆杆A、横圆杆B分别间隙穿过圆孔A、圆孔B,从而上靠背骨架A与横圆杆A形成转动链接;上靠背骨架B与横圆杆B形成转动链接。
进一步的,下靠背骨架左侧“口”字型结构的左侧竖直杆、右侧竖直杆分别与上靠背骨架A的竖直杆的左、右两侧间设有转簧A、转簧B,右侧“口”字型结构的左侧竖直杆、右侧竖直杆分别与上靠背骨架B的竖直杆的左、右两侧间设有转簧C、转簧D,即以机动车向前行驶方向为基准,从左往右,依次布置有转簧A、转簧B、转簧C、转簧D;转簧A与转簧B彼此对称布置,转簧C与转簧D彼此对称布置;转簧A与转簧B套装于横圆杆A上,转簧C与转簧D套装于横圆杆B上。
进一步的,该安全靠背还包括滞后装置A、滞后装置B,且彼此左右对称布置,滞后装置A位于下靠背骨架的左侧,滞后装置B位于下靠背骨架的右侧,滞后装置A、滞后装置B的后端分别与下靠背骨架左、右两侧“口”字型结构中滑槽的前表面粘合固定,滞后装置A的右侧后部与上靠背骨架A的竖直杆的左侧接触,滞后装置B的左侧后部与上靠背骨架B的竖直杆的右侧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滞后装置A、滞后装置B由同一种橡胶材料制成,滞后装置A的右侧前部表面有叶片突出,滞后装置B的左侧前部表面有叶片突出,且叶片均向前倾斜排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443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