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腹腔镜吸引器手柄及腹腔镜吸引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42913.9 | 申请日: | 2017-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368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发明(设计)人: | 刘立;武睿毅;郭剑明;孙立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00 | 分类号: | A61B1/00;A61B17/00;A61M1/00;A61B1/313;A61B1/015 |
代理公司: | 上海容慧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87 | 代理人: | 于晓菁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腹腔镜 吸引 手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腹腔镜吸引器手柄及腹腔镜吸引器。
背景技术
吸引器是用于吸除手术中出血、渗出物、脓液、胸腔脏器中的内容物,使手术清楚,减少污染机会。吸引器的原理非常简单,就是通过负压吸引腹腔内操作时出现的烟雾或出血。
现有的吸引器是由不锈钢材质制作,经过反复消毒使用。而现有的吸引器在反复使用过程中逐渐磨损,灵活性逐渐下降,造成术者扳动控制开关费力,影响了术中吸引和冲洗的效率而易造成视野不清,同时也易造成术者关节疲劳酸痛,甚至医源性关节损伤。并且,现有的吸引器前段钢体没有活动角度,主刀不能操控角度,不利于肾部分等较难手术的创面保持清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吸引器在使用过程中磨损、灵活性下降,造成术者操作不便从而降低操作效率,并且较难保证某些创伤面的清洁。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腹腔镜吸引器手柄,所述手柄上具有用于连接负压装置的通气管端、用于连接冲洗装置的冲洗接口以及螺纹连接端,其中,吸引器手柄还包括:
与所述手柄连接的压强控制结构和变速结构,用于控制吸引器压强;
与冲洗接口连接的冲洗控制结构,用于控制水的释放与关闭。
可选的,压强控制结构包括开关和挡板,开关与挡板连接,所述开关安装于所述手柄表面,所述挡板在所述开关的控制下封闭或部分封闭所述手柄的管腔。
可选的,变速结构包括滑块、滑片和滑轨,所述滑块可移动地安装并贯穿于所述手柄表面,所述滑块在所述手柄的管腔内与所述滑片连接,所述滑片可移动地与所述滑轨连接,所述滑轨设于所述手柄的管腔内壁上,所述滑片在所述滑块的控制下封闭或部分封闭所述手柄的管腔。
可选的,所述滑轨成对设置于所述手柄的管腔内壁上。
可选的,所述滑轨中具有供所述滑片滑动的滑道。
可选的,冲洗控制结构包括控制按钮和所述冲洗接口,所述冲洗接口在所述控制按钮的控制下封闭或导通;所述控制按钮安装并贯穿所述手柄的表面,所述控制按钮在所述手柄的管腔内与所述冲洗接口连接。
可选的,吸引器手柄材质为塑料。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腹腔镜吸引器,其中,包括上述任一项的腹腔镜吸引器手柄以及可拆卸地与螺纹连接端连接的吸引器杆。
可选的,所述吸引器杆包括金属内壳和软体外壳,通过所述金属内壳和所述软体外壳的相对伸缩移动,使所述软体外壳的弯曲部具有不可弯曲和可弯曲两种特性,根据手术需要进行随时转换的功能。
可选的,吸引器杆中空,软体外壳中空,软体外壳的内径大于吸引器杆的外径。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压强控制结构和变速结构,实现手术过程中吸引器吸引压强的大小控制。
通过冲洗控制结构,实现手术过程中冲洗水的释放和阻断。
吸引器手柄材质为塑料,实现一次性使用目的,在不同的手术中更换手柄使用,进而减少器械磨损且能使得手指操作更加灵活。吸引器头端软体,主刀可操控,且可任意角度吸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吸引器手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吸引器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工作状态变化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C处的工作状态变化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吸引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吸引器杆的一种使用状态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吸引器杆的另一种使用状态图;
附图中:1为吸引器手柄,2为压强控制结构,3为变速结构,4为冲洗控制结构,5为管腔,6为金属内壳,7为软体外壳,8为主刀,9为沟壑区,11为手柄,12为螺纹连接端,13为通气管端,14为冲洗接口,21为开关,22为挡板,31为滑块,32为滑轨,33为滑片,41为主体,42为控制部,61为内螺纹,71为弯曲端,81为抓钳,100为吸引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429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鞋底清洗机
- 下一篇:内窥镜微型胶囊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