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获取油气藏中有效盖层面积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41016.6 | 申请日: | 2017-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791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刘铁树;陈晓智;姜福杰;李林涛;邵新荷;秦长文;马晓强;陶宗普;张璐;贺清;杨小峰;刘方;李祺鑫;于姗姗;张道旻;刘琴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V9/00 | 分类号: | G01V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宁;何家鹏 |
地址: | 10001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获取 油气藏 有效 盖层 面积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获取油气藏中有效盖层面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目标区目标层段气层厚度平面等值线图;2)获取目标区目标层段盖层厚度平面等值线图;3)获取步骤1)中目标区目标层段气层厚度平面等值线图中达到生产标准厚度的气层平面等值线图;4)根据步骤1)中获取的目标区气层厚度及根据步骤2)获取的直接盖层厚度的数据,判断盖层是否有效;5)将步骤3)中得到的达到生产标准厚度的气层平面等值线图叠合到步骤2)中获得的盖层厚度平面等值线图上,将盖层厚度平面等值线图与达到生产标准厚度的平面等值线图重叠的区域定为S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获取油气藏中有效盖层面积的方法,属于浅层油气勘探领域。
背景技术
在任何一个沉积盆地中,要形成油气藏只具备烃源岩和好的储层是远远不够的,要使得烃源岩中生成的油气运移到储层中聚集成藏,还必须具备不渗透的盖层,盖层对于油气藏的形成与保存,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不仅影响到油气封闭机理所作判断的正确与否,也是探井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Klemme(1997)统计了世界上334个大油气田的盖层岩石类型,泥质岩类盖层的大油气田占总数的65%,膏盐岩盖层占33%,致密灰岩充当盖层的仅占2%。全世界153个含膏盐层的盆地中,大多数都有油气田的分布,其中66个有膏盐层分布的含油气盆地,拥有全世界探明储量的一半以上。
大量研究表明了盖层在油气藏中起到的作用十分复杂,对于不同类型的油气藏,盖层的封盖机理存在差异,不能以同一套标准判别有效盖层。付广(2001)研究了库车坳陷下第三系盖层封闭特征,发现盖层对于不同的油气藏存在毛细管封闭、超压封闭及烃浓度封闭等不同的作用。金之钧(2014)提出,页岩油气的分布受到烃源与盖层的耦合控制作用。
随着盖层封闭油气机理研究的深入及实验测试手段的提高,用于盖层封闭能力的评价参数和方法越来越多,黄志龙(1998)将盖层实验条件下的排替压力校正到地质条件下,求得较为真实的排替压力,对盖层进行评价;范明(2011)利用比表面积与排替压力两个参数建立评价模板对盖层的封盖性能进行评价;张文旗(2011)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盖层特征,提出利用盖层厚度、孔隙度、含砂量、孔隙流体压力等参数将盖层进行分类评价。
随着全世界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油气藏的类型越来越复杂,盖层在油气成藏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难以预测。盖层自身形成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人们认知水平的局限性,使得到目前为止,盖层有效面积的获取多基于盖层宏观性质或微观性质的单一评价,应用这种方法判别有效盖层常常有失偏颇,影响对于油气成藏机理的正确认识,也会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准确的获取油气藏中有效盖层面积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获取油气藏中有效盖层面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目标区目标层段气层厚度平面等值线图;
2)获取目标区目标层段盖层厚度平面等值线图;
3)获取步骤1)中目标区目标层段气层厚度平面等值线图中达到生产标准厚度的气层平面等值线图;
4)根据步骤1)中获取的目标区目标层段气层厚度及根据步骤2)中获取的直接盖层厚度的数据,判断盖层是否有效,若有效则进行步骤5),若无效则表示盖层有效面积为零;
5)将步骤3)中得到的达到生产标准厚度的气层平面等值线图叠合到步骤2)中获得的盖层厚度平面等值线图上,将盖层厚度平面等值线图与达到生产标准厚度的平面等值线图重叠的区域定为S1;
6)根据目标区的盖层对油气层的发育控制作用指定气层厚度与紧邻其上部发育的直接盖层厚度数据标准相关区,并将相关区内的散点指定为一类相关点,相关区外的散点指定为二类非相关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未经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410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墨水瓶及墨水瓶白板笔组件
- 下一篇:一种研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