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动式钢渣热闷除尘装置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940756.8 | 申请日: | 2017-10-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233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 发明(设计)人: | 郝以党;吴龙;张天有;杜洪涛;王艳兵;吴智;胡天麒;刘永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节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B3/06 | 分类号: | C21B3/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1 | 代理人: | 王宝玲 |
| 地址: | 10008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式 钢渣 除尘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式钢渣热闷除尘装置及方法,钢渣热闷处理过程中,倒渣、扒渣、出渣操作中,采用移动罩车对厂房内热闷烟气进行顶吸外排。移动罩车结合旋转盖进行除尘,旋转盖打开的情况下,移动罩车在移动轨道上可往复移动进行除尘,不影响热闷操作;移动罩车和伸缩管道连接,在风机作用下,烟气经管道进入湿式旋流器除尘后从烟囱外排。本发明优点是装置上和方法上实现钢渣热闷除尘的达标排放,装置采用PLC远程控制,具有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操作方便等优点;改善了钢渣热闷过程工人生产操作环境,除尘烟气外排粉尘浓度低于30mg/m3,实现了钢渣热闷厂房内烟气的有组织达标排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式钢渣热闷除尘装置及方法,特别是一种钢铁企业钢渣热闷生产过程中的除尘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钢铁生产大国,2016年我国钢产量约8亿吨,占全球的一半以上。每吨生产一吨钢约产生130kg的钢渣,我国每年钢渣产生量在1亿吨以上。钢渣是炼钢过程产生的固废,钢渣的处理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含有大量水蒸气的烟气,需要安全环保的处理。
钢渣热闷工艺适用于各种类型及形态钢渣的处理,热闷处理后钢渣渣铁分离效果好,尾渣安定性合格能够安全的用于建筑等领域。热闷工艺在钢渣处理领域具有突出的技术优势。目前我国钢渣50%以上均采用热闷法进行处理,国内大中型钢铁企业新建钢渣处理项目90%以上均采用热闷工艺。
热闷打水过程中,烟气通过烟囱外排,厂房外的烟气得到了有组织的外排。但不可忽视的是,在热闷池倒渣、扒渣及出渣热闷操作过程中,需要打开热闷盖,厂房内热闷过程的烟气是无组织排放的。
采用天车将高温钢渣倒入热闷池过程,大量的高温熔融钢渣倒入热闷池中会产生大量的高温烟气。热闷过程中采用扒渣机进行扒渣,翻动打水后的钢渣会产生大量含有水蒸气的烟气。热闷完成后的出渣过程,采用扒渣机将热闷后的钢渣从热闷池中挖出装到装载机或震动给料机上,也会产生大量含有水蒸气的烟气。总结可知,钢渣热闷倒渣、扒渣、出渣过程迫切需要合理的除尘措施。
目前关于热闷工艺厂房内的除尘,国内外还缺乏经济有效的除尘措施。国内有企业在热闷盖上采取侧吸方式进行除尘,但侧吸产生的除尘动力小,除尘效果不明显。若采用屋顶除尘方式处理,所需风量大,处理成本过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在热闷池上设置可移动的除尘罩车,除尘设备不影响倒渣、扒渣、出渣等工艺操作,该除尘工艺具有的强顶吸除尘作用,装备运行过程简单,生产运行可靠性强,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除尘方式,为钢渣热闷处理过程厂房内烟气的有组织排放提供了可靠的技术选择。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移动式钢渣热闷除尘装置,其包括:热闷池、扒渣机、旋转盖、除尘罩支架、移动轨道、移动罩车、伸缩管道、管道支架和烟气处理装置;扒渣机设置在热闷池一侧进行扒渣或出渣操作;旋转盖在热闷过程中盖在热闷池上方,在进行除尘过程中向管道支架处旋转;除尘罩支架设置在热闷池正上方用于支撑移动轨道和移动罩车;移动轨道设置在除尘罩支架上方,移动罩车设置在移动轨道上方,可沿着移动轨道向远离或者靠近管道支架的一侧移动;移动罩车的出口端连接伸缩管道的一端,在移动罩车移动的过程中,伸缩管道进行伸缩,伸缩管道的另一端通过排气管道连接烟气处理装置,管道支架用于支撑伸缩管道和排气管道;在除尘过程中热闷烟气依次经过移动罩车、伸缩管道、排气管道和烟气处理装置处理后排出。
其中,烟气处理装置包括电磁阀、湿式旋流器、风机和烟筒,电磁阀设置在伸缩管道和/或排气管道中,排气管道连接湿式旋流器,湿式旋流器连接风机,风机连接烟筒;优选,所述电磁阀为电动调节阀,风机为变频风机。
其中,还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优选为PLC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可通过编程实现旋转、移动罩车、电磁阀、湿式旋流器、风机开启及调节的远程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节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节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407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合气雾钢渣处理装置
- 下一篇:炉渣风淬粒化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