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电子浆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40130.7 | 申请日: | 2017-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058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王鸣魁;宋金魁;陶磊明;李浩;刘双双;申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配斯特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24 | 分类号: | H01B1/24;H01B13/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24 | 代理人: | 王志兴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大道***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浆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碳电子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浆料可应用于光伏电极、光催化、电容器等领域中,从60年代产生,发展到现在,由于其具有环保、高效和节能等一系列优势,在市场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传统的电子浆料中通常需加入超过50%的铅以便降低电子浆料的烧结温度,但由于铅含量过高,在电子浆料生产过程中含铅的玻璃粉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进而影响人类身体健康,违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因此开发无铅电子浆料是目前重要的、亟待需要解决的课题。
此外,出于成本考虑,在电子浆液生产过程中可以使用贱金属浆料替代贵金属浆料,这样虽然在成本和其他方面存在较大的优势,但由于贱金属在高温下极易被氧化,容易导致电子浆液的功能相变质,进而严重影响其电子浆料的性能。
目前,随着电子浆料技术的高速发展,碳电子浆料由于其高性能、低成本大大提高了电子浆料产品的竞争能力。同时,碳电子浆料中无铅,符合保护环境的理念,所以,碳电子浆料也必然成为电子浆料产业发展的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无环境污染、成本低且性能优良的碳电子浆料。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碳电子浆料,其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导电相 30-90份,
粘结相 0-20份,
有机载体 100-190份,
增稠剂 0-16份,以及
消泡剂 0-10份。
优选地,所述碳电子浆料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导电相 50-60份,
粘结相 4-6份,
有机载体 150-170份,以及
增稠剂 8-12份。
导电相作为碳电子浆料中的主要功能相,其微观结构决定电子浆料的电性能,影响最后成膜的物理和机械性能。粘结相的主要作用是使导电相能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可以增强碳膜对基底的附着力,使碳膜更好地附着在基底上不容易脱落,也会增强碳膜的机械性能和介电性能。有机载体的作用是做导电相和粘结相的运载,还可控制电子浆料的流变特性,使固体形态的导电相、粘结相和其他固体物质分散成具有流体特性的浆料,以便于转印到基底上,形成所需图形,从而适用于丝网印刷法和刮刀法等简单的制备工艺。增稠剂的作用是增加碳电子浆料的流变性。
优选地,按重量份计,导电相包含37-43份的石墨、7-13份的炭黑和0-50份其它碳材料。
优选地,石墨为石墨粉和石墨片的混合物。通过对石墨粉和石墨片的混合,一方面可以使印刷后的碳电子浆料成膜后强度的增加,不容易从基底上脱落;另一方面石墨片交叉分布于石墨粉中,更有利于载流子的传输,可以提升碳电子浆料的导电性;同时,采用碳材料作为电极,与金属材料相比,一方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采用碳对电极会更加稳定,例如不发生离子迁移和氧化等化学现象。
优选地,其它碳材料选自碳纳米管、碳纤维和碳球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粘结相为金属氧化物。
优选地,粘结相选自ZrO2、Al2O3、PbO、SiO2、B2O3、BaO、ZnO、B2O3、CaF2和CuO中的一种或多种,最有选为ZrO2。
优选地,有机载体选自松油醇、萜品醇、丁基卡必醇、丁酸丁基卡必醇、异丙醇、甲苯和氯苯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松节油透醇。
优选地,增稠剂选自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硝基纤维素、丙烯酸树脂、丁醛树脂、聚异乙烯、聚己烯乙醇、聚α-甲基苯乙烯、聚己烯醋酸酯和苯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乙基纤维素。
优选地,消泡剂选自硅酸甲脂、硅酸四乙脂和苯甲基硅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碳电子浆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预混合:将导电相、粘结相和有机载体添加到溶剂中进行预混合,在预混合的过程中添加增稠剂和消泡剂,进行机械搅拌5分钟以上,然后置入超声破碎仪中进行超声破碎5分钟以上,再重复进行机械搅拌和超声破碎一次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配斯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配斯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401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