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型直流管型母线的检测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940125.6 | 申请日: | 2017-10-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466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 发明(设计)人: | 陈道华;马道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士林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G5/00 | 分类号: | H02G5/00;G01D11/00 |
| 代理公司: | 镇江基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6 | 代理人: | 张敏 |
| 地址: | 212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型 流管 母线 检测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型直流管型母线的检测系统,包括管型母线,管型木箱上套接有第一弧形套和第二弧形套,第一弧形套和第二弧形套相对的两侧搭接,所述第一弧形套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且两个卡块分别套接在第二弧形套底部两侧开设的卡槽内,卡槽一侧的内壁开设有通槽,通槽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滑槽,滑槽内壁的两侧通过第一滑杆连接。本发明通过对检测器的改进,当背向推动两个拨动杆时,能够使拨动杆通过安装块带动两个压板背向移动,从而能够使两组压板分开,此时,方便将检测器由安装槽内取出,将检测器放入安装槽内,然后松开拨动杆,卡紧弹簧回弹力的作用下,能够使压板通过橡胶垫将检测器卡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型直流管型母线的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管型母线在国外被称之为“管型电缆”。管型绝缘母线具有大电流(12000A)、高机械强度、良好的绝缘和适用范围广等特性,所以被越来越多的客户认可和接受。在国外,此类产品已经有几十年的运行历史和经验,而国内由于进入此领域时间较短,以及技术研发能力,绝缘材料的局限等多方面原因,目前仅能生产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产品。
现有的管型母线一般在连接之后,能够进行正常使用,但是为了安全起见,一般会在管型母线上设置检测器,从而能够检测到管型母线内部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在哪里,但是现有的检测器一般是通过安装盒固定在管型母线上,虽然能够正常使用,但是不方便将安装盒和检测器拆卸下来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型直流管型母线的检测系统,解决了管型母线检测器不方便拆装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型直流管型母线的检测系统,包括管型母线,所述管型母线上套接有第一弧形套和第二弧形套,所述第一弧形套和第二弧形套相对的两侧搭接,所述第一弧形套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且两个卡块分别套接在第二弧形套底部两侧开设的卡槽内,所述卡槽一侧的内壁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壁的两侧通过第一滑杆连接,所述滑槽内且套接在第一滑杆上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第一滑杆上且靠近滑块的一侧套接有挤压弹簧,所述挤压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滑槽一侧的内壁和滑块的一侧固定连接,且两个滑块相对的一侧通过滑板连接,两个所述滑板相对的一侧分别与两个卡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卡杆的另一端贯穿卡块且搭接在卡槽一侧的内壁上,且两个滑板相背的一侧分别与两个拉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拉杆的另一端与拉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拉板套接在通槽内。
所述第一弧形套和第二弧形套上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安装槽内腔的两侧均套接有压板,且两个压板相背的一侧均通过伸缩杆分别与两个容纳槽一侧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伸缩杆上套接有卡紧弹簧,所述卡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容纳槽一侧的内壁和压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容纳槽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内壁的两侧通过第二滑杆连接,所述滑轨内且套接在第二滑杆上滑动连接有活动块,所述第二滑杆上且靠近活动块的一侧套接有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滑轨一侧的内壁和活动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块与滑轨相背的一侧与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且四个连接板以两个为一组相对的一侧均通过固定块分别与四个压板的一侧固定连接,四个所述压板以两个为一组相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一侧与拨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且四个拨动杆的另一端以两个为一组分别贯穿第一弧形套和第二弧形套上开设的限位槽且延伸至外部,四个所述压板以两个为一组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所述安装槽内套接有检测器,且检测器的两侧分别搭接在两个橡胶垫相对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拨动杆上套接有软套,且四个软套分别位于第一弧形套和第二弧形套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卡块的长度与卡槽的长度相等,且卡块的高度与卡槽的高度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士林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士林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401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