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微孔隙和纳米纤维复合结构的仿生组织工程支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939000.1 | 申请日: | 2017-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151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 发明(设计)人: | 孙伟;方永聪;张婷;莉莉安娜.利维拉尼;奥尔多·博卡奇尼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L27/26 | 分类号: | A61L27/26;A61L27/56;A61L27/50;D01D5/00;D04H1/728 |
| 代理公司: | 11245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关畅;王春霞 |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组织工程支架 微孔隙 纳米纤维网络 制备 纳米纤维 网络结构 天然细胞外基质 细胞外基质 复合结构 细胞黏附 营养物质 支架制备 传统的 孔隙率 微孔 支架 增殖 迁移 分化 扩散 细胞 生长 | ||
1.一种具有微孔隙和纳米纤维网络的仿生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电纺丝方法制备电纺丝薄膜,经超声破碎分散得到短纳米纤维;
(2)将所述短纳米纤维与制备微孔隙的生物材料溶液混合,依次经凝固、冷冻干燥和交联,即得到所述仿生组织工程支架;
所述生物材料溶液的浓度为0.001~0.02 g/mL;
所述短纳米纤维与所述生物材料的质量比为1:10~10:1;
所述仿生组织工程支架包括微孔隙和分布于所述微孔隙的孔隙壁表面上的所述短纳米纤维;
所述微孔隙的孔径为20~200μm;
所述短纳米纤维的直径为10~2000nm,长度为1~100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隙由生物材料制成;
所述生物材料为天然高分子材料或合成高分子材料;
所述天然高分子材料为胶原、壳聚糖、海藻酸钠、明胶、丝素蛋白、透明质酸、纤维蛋白原和白蛋白中至少一种;
所述合成高分子材料为聚己内酯、聚乳酸、聚乙醇酸、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聚癸二酸丙三醇酯和聚乙二醇中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纤维网络由电纺丝材料制成;
所述电纺丝材料为天然高分子材料或合成高分子材料;
所述天然高分子材料为胶原、壳聚糖、海藻酸钠、明胶、丝素蛋白、透明质酸、纤维蛋白原和白蛋白中至少一种;
所述合成高分子材料为聚己内酯、聚乳酸、聚乙醇酸、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聚癸二酸丙三醇酯和聚乙二醇中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电纺丝方法的条件如下:
所述电纺丝材料的溶液的浓度为0.05~0.2g/mL;
溶剂选择六氟异丙醇、1,4二氧六环或三氯甲烷;
电压为5kV ~30kV;
注射器挤出速度为0.1~5.0ml/h;
收集装置与针尖之间的间距为5~15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凝固条件如下:
均匀或定向温度场,冷却温度为-20℃~-196℃;
所述冷冻干燥的条件如下:压强为0.01~0.1mbar,时间为24h~48h;
所述交联为物理交联或化学交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当所述电纺丝方法采用的所述电纺丝材料为天然高分子材料时,制备所述电纺丝薄膜之前,还包括将所述电纺丝材料进行交联的步骤。
7.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制备的仿生组织工程支架。
8.权利要求7所述仿生组织工程支架在制备组织替代物、药物筛选和病例模型研究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未经清华大学;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3900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