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球体状肥料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37961.9 | 申请日: | 2017-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509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郭良才;查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正道生态肥业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5405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肥料 施肥 球体状 硝酸盐 氯化钾 加热反应釜 动物油脂 肥效延长 生产厂商 速度增加 小颗粒状 制造成本 重量份数 肥效 磷酸盐 草木灰 赖氨酸 配置的 成团 灌入 缓释 配比 熔融 脱模 模具 尿素 冷却 相距 凝聚 农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球体状肥料,其中,包括按照重量份数配置的如下组分:尿素80‑100份,硝酸盐40‑50份,磷酸盐30‑40份,草木灰20‑40份,氯化钾30‑50份,动物油脂20‑40份,赖氨酸10‑30份。本发明的配比简单,肥效时间长,施肥方便快速,具体为:本发明将各原料置于加热反应釜内熔融后,灌入模具,冷却后脱模成为球体状的肥料,此肥料直径为5‑8cm,施肥时,在相距30‑50cm内,放置一颗即可,而且,因为肥料直径大,且凝聚成团,大大增加了缓释时间,较以往小颗粒状的肥料而言,肥效延长了75‑85%,施肥速度增加了65‑80%,如此,也大大降低了农户的施肥成本和生产厂商的制造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肥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球体状肥料。
背景技术
现今的农业生产中,通常均需要使用肥料来增加农业生产,在施肥的过程中,需要使 用撒播车或者施肥设备,进行犁沟后,在撒播肥料。 传统的肥料均为细小的颗粒状,通常为 3-5mm 大小的球体状颗粒,但是,传统的肥料颗粒过小,尤其在手工施肥时,难以控量、故施肥费时费力。 而颗粒过小的肥料,缓释程度小,肥效时间短。 为此,需要出现一种配比简单, 肥效时间长,施肥方便快速的一种球体状肥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配比简单,肥效时间长,施肥 方便快速的一种球体状肥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球体状肥料,其中,包括按照重量份数配置的如下组分 :尿素 80-100 份,硝酸盐 40-50 份,磷酸盐 30-40 份,草木灰 20-40 份,氯化钾 30-50 份, 动物油脂 20-40 份,赖氨酸 10-30 份。
或者,包括按照重量份数配置的如下组分 : 尿素 80-90 份,硝酸盐 40-45 份,磷酸盐 30-35 份,草木灰 20-30 份,氯化钾 30-40 份, 动物油脂 20-30 份,赖氨酸 10-20 份。
或者,包括按照重量份数配置的如下组分 : 尿素 90-100 份,硝酸盐 45-50 份,磷酸盐 35-40 份,草木灰 30-40 份,氯化钾 40-50 份, 动物油脂 30-40 份,赖氨酸 20-30 份。
或者,包括按照重量份数配置的如下组分 :尿素 85-95份,硝酸盐 42-48份,磷酸盐 32-38 份,草木灰 25-35 份,氯化钾 35-45 份,动物油脂 25-35 份,赖氨酸 15-25份。
所述球体状肥料的直径为 5-8cm。
本发明的配比简单,肥效时间长,施肥方便快速,具体为 :本发明将各原料置于加热反应釜内熔融后,灌入模具,冷却后脱模成为球体状的肥料,此肥料直径为 5-8cm,施肥时,在相距 30-50cm 内,放置一颗即可,而且,因为肥料直径大,且凝聚成团,大大增加了缓释时间,较以往小颗粒状的肥料而言,肥效延长了 75-85%,施肥速度增加了 65-80%,如此,也大大降低了农户的施肥成本和生产厂商的制造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例子 1
球体状肥料,其中,包括按照重量份数配置的如下组分 :尿素 80 份,硝酸盐 40 份,磷酸盐 30 份,草木灰 20 份,氯化钾 30 份,动物油脂 20 份,赖 氨酸 10 份。
将各原料置于加热反应釜内熔融后,灌入模具,冷却后脱模成为球体状的肥料,此肥料直径为 5cm。
例子 2
球体状肥料,其中,包括按照重量份数配置的如下组分 : 尿素 100 份,硝酸盐 50份,磷酸盐 40 份,草木灰 40 份,氯化钾 50 份,动物油脂 40 份, 赖氨酸 30 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正道生态肥业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湖北正道生态肥业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379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