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透水砖及其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36032.6 | 申请日: | 2017-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202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聂立武;韩古月;聂荣鑫;吴晓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聂立武 |
主分类号: | E01C11/22 | 分类号: | E01C11/22;C04B2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东方至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1485 | 代理人: | 史惠莉 |
地址: | 111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水 及其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透水砖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的透水砖是由透水颗粒压制或粘结而成,其存在如下不足之处:室外铺设长期雨淋(冻融)、碾压容易脱落、凹陷,使用寿命短;抗压和抗弯强度低、耐磨强度低;泥浆等杂质易堵塞透水颗粒的间隙,影响透水性能,不易清洁。
另外,现在存在大量的铁尾矿等工业尾矿渣及建筑垃圾,如果将其利用起来生产透水砖,既能实现废物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又能降低透水砖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强度高,透水颗粒不易脱落,使用寿命长,排水通畅,自洁功能强,透水性能好,生产成本低的透水砖及其生产工艺。
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透水砖包括受力框架,在受力框架内的下半部填充底层透水颗粒,在底层透水颗粒上方的受力框架内填充面层透水颗粒,所述的面层透水颗粒的粒径小于底层透水颗粒的粒径;在受力框架的下部设若干个侧排水孔,在底层透水颗粒的底部设导水槽。
还可以在受力框架内设保护肋,所述保护肋的两端都固定在受力框架上。
所述的面层透水颗粒的粒径在3mm-6mm之间,所述的底层透水颗粒的粒径在7mm-10mm之间。
透水砖的生产工艺:
首先制作受力框架,原料为:水泥、铁尾矿粉、破碎后的铁尾矿渣或建筑垃圾、水,其中水泥占物料总量的20—30%,铁尾矿粉占物料总量的10—20%,破碎后的铁尾矿渣或建筑垃圾占物料总量的40—60%,水占物料总量的10—15%;将它们混合均匀,用制砖机制成受力框架;
然后制作面层透水颗粒和底层透水颗粒,面层透水颗粒和底层透水颗粒的制作方法相同;
先将PVAC乳液用5倍的水稀释,然后把铁尾矿渣或破碎后的建筑垃圾放入摇盘机中转动,同时向铁尾矿渣中或破碎后的建筑垃圾喷射稀释后的PVAC乳液,再喷水泥和铁尾矿粉,再喷水,摇盘机继续转动,使物料粘接在一起成为颗粒状,然后过筛,粒径在3mm-6mm之间的为面层透水颗粒,7mm-10mm之间的为底层透水颗粒。
在受力框架内的底部设半圆形模具,先将底层透水颗粒装入到受力框架内,再将面层透水颗粒装入到底层透水颗粒的上方,振动,静止,养护。
所述透水颗粒的各原料的重量比为:铁尾矿渣或破碎后建筑垃圾:铁尾矿粉:水泥:水:稀释后的PVAC乳液=60—70:10-20:20—30:5-10:3—5。
本发明的优点是:由于设有受力框架和保护肋,透水颗粒设在受力框架内,有效降低外界与透水颗粒之间的摩擦,所以可提高透水砖的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确保透水颗粒不脱落,延长使用寿命。由于在受力框架的下部设侧排水孔,在底层透水颗粒的底部设导水槽,透水砖在工作中,可形成洪流,使排水更通畅,实现自洁功能,同时还可有效的避免在冬季因含水而形成的冻融损坏。由于面层透水颗粒的粒径小于底层透水颗粒的粒径,所以可避免泥浆等杂质形成的堵塞,保证了透水性能。
由于使用了大量的铁尾矿粉和铁尾矿渣或破碎后建筑垃圾,既能实现废物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又能降低透水砖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透水砖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透水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所述的透水砖包括受力框架1,在受力框架内的下半部填充底层透水颗粒2,在底层透水颗粒上方的受力框架内填充面层透水颗粒3,所述的面层透水颗粒的粒径小于底层透水颗粒的粒径;在受力框架的下部设若干个侧排水孔4,在底层透水颗粒的底部设导水槽5。
还可以在受力框架内设保护肋6,所述保护肋的两端都固定在受力框架上。
所述的面层透水颗粒的粒径在3mm-6mm之间,所述的底层透水颗粒的粒径在7mm-10mm之间。
透水砖的生产工艺:
首先制作受力框架,原料为:水泥、铁尾矿粉、破碎后的铁尾矿渣或建筑垃圾、水,其中水泥占物料总量的20—30%,铁尾矿粉占物料总量的10—20%,破碎后的铁尾矿渣或建筑垃圾占物料总量的40—60%,水占物料总量的10—15%;将它们混合均匀,用制砖机制成受力框架,在受力框架上开若干个侧排水孔;
然后制作面层透水颗粒和底层透水颗粒,面层透水颗粒和底层透水颗粒的制作方法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聂立武,未经聂立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360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