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动力传递装置的油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33886.9 | 申请日: | 2017-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568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川上崇穂;田渊元树;酒井信弥;太田胜久;平野达也;有畑圭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F16H48/38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张建涛;车文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动力 传递 装置 油路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用于动力传递装置的油路结构。在用于动力传递装置的油路结构中,油路结构包括:壳体,壳体被设置成容纳动力传递装置;挡板,挡板被附接至壳体的内壁;以及油泵,油路结构包括供应油路,油从油泵通过供应油路经由挡板被泵送至供油目的地。挡板具有板本体和板状辅助构件两个构件被叠置在彼此之上并且彼此成为一体的结构。挡板设有板油路,板油路构成供应油路的一部分,并且穿过挡板的内部。板油路由被设置在板本体的表面和辅助构件的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中的凹部形成,板本体的表面和辅助构件的表面彼此面对,使得辅助构件介于板本体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动力传递装置的油路结构。
背景技术
需要使用油润滑的需润滑点诸如齿轮的接合部分和轴承被设置在壳体内部,该壳体被设置成容纳动力传递装置。作为将油供应至需润滑点的方法,已知一种通过油泵和油路泵送油的方法以及一种通过差速器齿轮机构的差速器环齿轮汲取油的(汲油润滑)方法。
作为泵送油的方法,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09-026018(JP 09-026018 A)公开了将供应管连接至在壳体中形成的油路,并且将该供应管安装在壳体内部,以将油从该供应管直接供应至需润滑点。
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2016-41979(JP 2016-41979 A)公开了在壳体内部设置挡板,作为其中油被汲取以润滑的构造,这种挡板抑制了当油被差速器齿轮机构的差速器环齿轮汲取时润滑油的分散。
发明内容
然而,在JP 09-026018 A中描述的构造中,供应管应被安装成避开被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元件。例如,在差速器齿轮机构被用作供油目的地的情况下,供应管被安装成绕开JP2016-41979 A中描述的挡板。以这种方式,在其中供应管被设置在壳体内部的构造中,存在油路长度可能变长并且油的压力损失可能变大的可能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动力传递装置的油路结构,其中能够减小油的压力损失。
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动力传递装置的油路结构,该油路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被设置成容纳动力传递装置;挡板,所述挡板被附接至壳体的内壁;油泵;以及供应油路,油从所述油泵通过所述供应油路经由所述挡板被泵送至供油目的地。挡板包括板本体和辅助构件,所述辅助构件是板形的并且被叠置在板本体上且与板本体成为一体。挡板具有板油路、供应端口和排出端口。板油路是构成供应油路的一部分并且穿过挡板的内部的油路。供应端口被构造成允许从油泵排出的油通过供应端口流入板油路中。排出端口被构造成允许被供应至供油目的地的油通过排出端口从板油路排出。板油路由被设置在板本体的表面和辅助构件的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中的凹部限定,板本体的表面和辅助构件的表面彼此面对,使得辅助构件介于板本体上。
根据该方面,能够经由设置在挡板中的油路来泵送油。为此,与现有技术不同,不需要安装供应管以便绕过挡板。因而,能够使供应油路的油路长度比绕过挡板的油路的长度短,并且也能够减小其长度长的油路引起的油的压力损失。另外,板油路由被设置在彼此面对的板本体的表面和辅助构件的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中的凹部形成。即,由于板油路通过将板本体和辅助构件彼此叠置并成为一体而形成,所以能够易于在挡板中形成油路。
在根据该方面的油路结构中,板本体可具有管状部分和从管状部分径向向外延伸的凸缘部分。辅助构件可叠置在凸缘部分上并且与凸缘部分成为一体,并且可在挡板的周向方向上延伸。板油路可在挡板的周向方向上延伸,并且排出端口可被设置于在挡板的周向方向上与设置供应端口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处,使得油被供应至供油目的地。
根据该方面,由于辅助构件在周向方向上形成,所以能够通过辅助构件的刚性增强挡板的刚性。此外,由于供应端口和排出端口被设置于在挡板的周向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处,所以当油流经挡板的内部时,油被朝着在挡板的周向方向上的不同位置泵送。另外,由于板油路在挡板的周向方向上延伸,例如与其中油路陡然弯曲的直角弯曲相比,由油路形状引起的油的压力损失能够减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丰田合成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丰田合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338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引导板的安装构造
- 下一篇:动力传递装置的油路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