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然杀伤细胞培养基质及自然杀伤细胞的扩增培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32046.0 | 申请日: | 2017-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886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徐永胜;杨莹;金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长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5/0783 | 分类号: | C12N5/0783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吴开磊 |
地址: | 30190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然杀伤细胞 扩增培养 培养基质 细胞培养基质 抗体 扩增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无血清培养基 细胞培养技术 细胞杀伤活性 细胞因子诱导 危险信号 细胞毒性 细胞因子 有效缓解 自体血浆 短周期 生产工艺 人源 生产成本 激活 释放 应用 联合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然杀伤细胞培养基质及自然杀伤细胞的扩增培养方法,涉及细胞培养技术领域。本发明自然杀伤细胞培养基质主要由无血清培养基、自体血浆和细胞因子组成,应用该细胞培养基质的自然杀伤细胞的扩增培养方法,通过Lymactin‑NK抗体联合细胞培养基质中的细胞因子诱导人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释放危险信号,间接通过抗体激活自然杀伤细胞并增强细胞杀伤活性。该方法可以在短周期内大量高效的扩增得到高质量的自然杀伤细胞,同时,该方法得到自然杀伤细胞具有纯度高以及细胞毒性强等优点。有效缓解了现有自然杀伤细胞培养方法中存在的生产工艺繁琐、生产成本较高以及自然杀伤细胞扩增倍数低,纯度不高难以大规模生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细胞培养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然杀伤细胞培养基质及自然杀伤细胞的扩增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 cells,NK)是机体固有免疫系统的细胞毒性淋巴细胞,存在于淋巴器官和外周组织中,具有抗肿瘤、抗感染和免疫调节等功能,其无须抗原预先致敏就可以直接识别,并且非特异性地杀伤肿瘤细胞,是人体防御体系的第一道屏障。自然杀伤细胞具有强大的细胞毒活性,它对刺激因素产生的应答十分迅速,而且免疫应答强度高;同时,自然杀伤细胞的杀伤活性无需抗原刺激,也不受MHC分子的限制;此外,自然杀伤细胞还具有强大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分泌功能,有助于启动和活化其他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内皮细胞等)的应答。正因为自然杀伤细胞所具有的上述特点,其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均发挥重要作用,被认为是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效应细胞。但自然杀伤细胞是淋巴细胞中的稀有亚群,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约只占10%~20%。正常人体外周血中的自然杀伤细胞含量远不能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
现有自然杀伤细胞的培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使用饲养层细胞培养法,如使用病毒转染的B淋巴细胞或肿瘤细胞,以提高自然杀伤细胞扩增倍数。
(2)免疫磁珠分选系统阴性分选法,从人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获得少量自然杀伤细胞后,应用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培养,以获得纯度高、扩增效率高、细胞毒性强的自然杀伤细胞。
(3)自然杀伤细胞分离试剂盒法,使用商品化试剂盒进行自然杀伤细胞培养。
但上述这些培养方法都具有一定程度的缺点,其中,采用病毒转染的B淋巴细胞及肿瘤细胞作为饲养层细胞以提高自然杀伤细胞扩增倍数的方法,生产工艺繁琐且安全性尚待探讨;采用免疫磁珠分选系统阴性分选法进行自然杀伤细胞培养,生产成本较高;而采用分离试剂盒的方法,因高纯度的自然杀伤细胞在体外扩增效率很低,尚难满足大规模实验以及临床肿瘤免疫治疗的需求。目前大多数自然杀伤细胞培养方法均难以同时满足细胞纯度高、细胞毒性强、扩增倍数高等要求。
因此,研究开发一种能够在短周期内大量高效的扩增得到高质量的自然杀伤细胞的细胞培养基质和细胞培养方法,进而获得纯度高,细胞毒性强的自然杀伤细胞变得十分的必要与紧迫。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然杀伤细胞培养基质,所述培养基质能够大量高效的将人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为自然杀伤细胞。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然杀伤细胞的扩增培养方法,该方法可以在短周期内大量高效的扩增得到高质量的自然杀伤细胞,同时,该方法得到自然杀伤细胞具有纯度高以及细胞毒性强等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然杀伤细胞培养基质,所述培养基质主要由以下成分组成:无血清培养基、自体血浆和细胞因子;
上述细胞因子包括IL-2、IL-7、IL-12、IL-15和IL-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长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天津长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320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