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板式热交换器的隔离板及其制造方法及板式热交换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30145.5 | 申请日: | 2017-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150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黄荐苰;黄建芯;黄俊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 |
主分类号: | F28D9/00 | 分类号: | F28D9/00;F28F21/08;F28F9/00;F28F9/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黄挺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雄***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离板 板式热交换器 金属板材 焊接 导热 成形 耐蚀 三层复合结构 焊料 热传性能 生产效率 接合 不均匀 成材率 弯曲处 制造 失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板式热交换器的隔离板及其制造方法及板式热交换器,其中,用于板式热交换器的隔离板包括:一耐蚀用金属板材;一导热用金属板材;以及一焊接用金属板材;其中该耐蚀用金属板材、该导热用金属板材及该焊接用金属板材根据一预定顺序被接合为三层复合结构的隔离板,且该隔离板被成形为具有特定剖面的隔离板;由此,本发明用于板式热交换器的隔离板在成形时于弯曲处不易开裂,可提高隔离板成材率,并可提升隔离板的热传性能,还可避免因焊料不均匀导致隔离板焊接失败的问题,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板式热交换器,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板式热交换器的隔离板及其制造方法及板式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参考图1a及1b所示,板式热交换器8主要是应用在流体84对流体85的热交换。该板式热交换器8包括:一底板81、一盖板82及多个隔离板83。在这种板式热交换器8中,由于流体沿隔离板83表面流动的热传效果差,因此通常会在隔离板83上增加波纹结构831,使两种流体84、85在隔离板83的波纹结构831附近作螺旋状运动来增强热传效果。
参考图2所示,中国台湾专利,证书号M525434公开一种板式热交换器,其包括:一底板91、一盖板92及多层夹板93。盖板92设有第一流体入口921、第一流体出口922、第二流体入口923与第二流体出口924。多层夹板93设置于底板91与盖板92之间,其连结方式配合硬焊填料以硬焊制程实施,并于多层夹板内形成第一流道及第二流道。第一流道及第二流道均不互通,可进行两种独立流体热交换之用。该底板、盖板及多层夹板均为不锈钢。
目前应用于能源、水资源与石化产业的板式热交换器由于需要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因此常使用钛或镍基合金作为隔离板材料,不过其制造困难点如下:第一、虽然钛或镍基合金材料其耐蚀能力很好,但成形性比一般不锈钢差,因此在隔离板上成形波纹结构时,容易在弯曲处产生裂纹,甚至产生开裂,使材料报废率提高。第二、钛或镍基合金材料其热传导率低,因此该板式热交换器的热传交换效率差。
另外,钛或镍基合金的板式热交换器的组装目前主要是使用硬焊方式将隔离板进行焊接组装,其制造困难点如下:焊料使用粉末状的焊粉时,将焊粉与粘合剂混合后进行喷雾涂布,但是要将与粘合剂混合的焊粉涂布成均匀的浓度有其难度。因此,为了确保牢固的焊接,要使用更多量的焊料,如此将导致制造成本增加。
有鉴于此,便有需要提供一种板式热交换器,来解决前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板式热交换器的隔离板,其具有三层复合结构。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板式热交换器的隔离板,该用于板式热交换器的隔离板包括:一耐蚀用金属板材;一导热用金属板材;以及一焊接用金属板材;其中该耐蚀用金属板材、该导热用金属板材及该焊接用金属板材根据一预定顺序被接合为三层复合结构的隔离板,且该隔离板被成形为具有特定剖面的隔离板。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式热交换器,其包括一盖板,一底板,以及多个如前述的用于板式热交换器的隔离板,并堆叠接合在该盖板与该底板之间。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离板制造方法,其包括:提供一耐蚀用金属板材、一导热用金属板材及一焊接用金属板材;将该耐蚀用金属板材、该导热用金属板材及该焊接用金属板材根据一预定顺序接合为三层复合结构的隔离板;以及将该隔离板成形为具有特定剖面的隔离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未经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301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节换热器及其耐压试验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煤化工生产换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