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网络编码集群存储系统中基于锁机制的数据重建策略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28159.3 | 申请日: | 2017-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486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邓玉辉;赵昱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暨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6 | 分类号: | G06F3/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陈燕娴 |
地址: | 51063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网络 编码 集群 存储系统 基于 机制 数据 重建 策略 | ||
1.一种网络编码集群存储系统中基于锁机制的数据重建策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据重建策略包括以下步骤:
S1、初始化网络编码集群存储系统参数,所述的系统参数包括节点数目、节点大小、所应用的网络编码类型、默认数据块大小;
S2、初始化数据重建进程,包括指定失效节点数目和替换设备名称,初始化后的数据重建进程等待跟踪进程发送当前访问最热区域;
S3、启动跟踪进程跟踪用户访问特征情况,对不同访问区域的访问次数进行统计;
S4、启动用户访问进程对网络编码集群存储系统发起访问,用户访问进程根据齐夫定律生成对网络编码集群存储系统的访问,若访问到存活节点的数据则直接访问,若访问的数据为失效节点数据则查看其所处区域是否已完成重建,若已完成重建则尝试获取替换设备的读锁,否则一律采取解码操作;
S5、数据重建进程接收跟踪进程发送来的当前最热访问区域,并对该区域内常数个数据块进行解码操作,之后优先获取替换设备写锁,对替换设备进行写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络编码集群存储系统中基于锁机制的数据重建策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4中的用户访问进程所发起的访问的实现步骤如下:
S401、随机生成本次访问的请求磁盘号,根据齐夫定律生成N个热区中要访问的热区号i,再随机生成热区i内的访问偏移地址并将其映射到请求磁盘的逻辑地址中;
S402、判断用户此次访问的磁盘是否已经失效;
S403、若用户此次访问磁盘未失效,则直接访问存活磁盘中指定数据块,之后跳转到步骤S401进行下一次访问;
S404、若用户此次访问磁盘已失效,则判断替换磁盘中请求访问的区域是否已经修复;
S405、请求访问区域已经重建完成,则判断获取替换磁盘的读锁是否成功;
S406、请求访问区域未重建完成,则执行解码操作,之后跳转到步骤S401进行下一次访问;
S407、获取替换磁盘读锁成功,则直接在替换磁盘中访问数据块,访问结束后释放对替换磁盘的读锁,之后跳转到步骤S401进行下一次访问;
S408、获取替换磁盘读锁失败,则跳转到步骤S406执行解码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网络编码集群存储系统中基于锁机制的数据重建策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401中用户访问进程根据齐夫定律生成对网络编码集群存储系统的访问,使用户I/O符合80/20规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网络编码集群存储系统中基于锁机制的数据重建策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401中将磁盘划分为不同热区并进行访问的处理具体如下:
将所有磁盘横向均分为N个热区,根据齐夫定律选择每次需要访问的热区号i,由该定律产生的数据访问趋势为:热区0访问次数最多,其次是热区1,也就是访问次数随热区号的递增而递减,最终该趋势符合用户访问所遵循的80/20规则;
将N个热区同磁盘的逻辑地址做一个反向的映射,将热区0映射到了磁盘空间最后的区域,其次是热区1,最后一个热区N-1位于磁盘空间的首位;
确定访问热区号之后,根据该热区大小,随机生成此次访问的热区内偏移地址,之后根据上述映射机制计算出此次访问的磁盘逻辑地址,然后执行之后的访问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大学,未经暨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2815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操作机构的锁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