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镜下黏膜剥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27726.3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931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胡兵;曾宪晖;吴春成;郭林杰;刘建容;叶连松;张宇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8/12 | 分类号: | A61B18/12;A61B18/14;A61M3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曾克;李晓英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镜下 黏膜 剥离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镜下黏膜剥离器,包括刀头、传动丝、固定手柄、用于带动传动丝旋转的旋转手柄和用于与高频电连接的电联装置,传动丝前端伸出固定手柄与刀头连接,旋转手柄安装在固定手柄上,旋转手柄通过垂直传动结构与传动丝连接;传动丝和刀头内均设有注射通道,传动丝的注射通道与刀头的注射通道连通,传动丝的后端从固定手柄的后端伸出并连接有注射接口。本发明的刀头可高速旋转有利于提高切开剥离的效率;经内镜切开剥离黏膜,可进行黏膜下注射不更换器械,能缩短手术时间,节约手术成本;在接通高频电的情况下还可以切换到凝固功能进行凝固止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镜下黏膜剥离器。
背景技术
随着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发展,胃肠道早期肿瘤的诊断率不断提高,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的病例数量显著增多,对手术操作的效率要求不断提高。现有的剥离刀剥离效率低,手术时间长,效率低。
此外,手术中,需要在黏膜下层内进行注射形成液体垫,然后使用不同的切割刀将病变切除。但是,目前需要通过内镜活检孔道反复交换使用注射针进行注射和切割刀进行剥离,增加操作的难度也延长了手术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内镜下黏膜剥离器,可提高切开剥离的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内镜下黏膜剥离器,包括刀头、传动丝、固定手柄、用于带动传动丝旋转的旋转手柄和用于与高频电连接的电联装置,所述固定手柄有内腔,所述传动丝装在内腔中并与内腔间隙配合,传动丝前端伸出固定手柄与刀头连接,所述旋转手柄安装在固定手柄上,所述旋转手柄通过垂直传动结构与传动丝连接;
所述传动丝和刀头均为导电材质,刀头通过传动丝与电联装置电联接,所述电联装置包括金属弹簧片、插芯和金属环,所述金属环同轴套装在传动丝上,所述插芯安装在固定手柄的外壁上,插芯的一端伸进内腔中并与金属弹簧片的一端连接,金属弹簧片的另一端压在金属环上。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丝和刀头内均设有注射通道,传动丝的注射通道与刀头的注射通道连通,所述传动丝的后端从固定手柄的后端伸出并连接有注射接口。
其中,传动丝前端伸出固定手柄的部分设有绝缘外管,绝缘外管与固定手柄固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刀座,刀座设于绝缘外管前端并与绝缘外管固接,所述刀座内有与刀头适配的导向孔,刀头后端穿过导向孔与传动丝连接,刀座为绝缘材质。
进一步的,还包括滑动手柄,所述滑动手柄安装在固定手柄上并与传动丝固接,滑动手柄可沿固定手柄前后滑动。
其中,所述刀头为外螺纹刀或蛇形刀。
进一步的,所述刀头为T形,刀头包括水平部和竖直部,竖直部的前端与水平部的中部连接,竖直部的后端与传动丝连接;所述刀座前端面设有一字槽,所述导向孔与一字槽连通,所述一字槽的两端贯穿刀座的侧壁,所述刀座外壁设有金属层,当刀头的水平部装在一字槽中时,刀头与金属层接触。
进一步优选地,一字槽的长度小于刀头的水平部的长度,所述金属层内壁有与水平部适配的卡槽,卡槽贯穿金属层的前端面,卡槽有两个,两个卡槽分别与一字槽的两端正对,当刀头的水平部装在一字槽时,刀头水平部的两端装在卡槽中。
其中,所述垂直传动结构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主动轮的轴线与从动轮的轴线相互垂直,所述主动轮与旋转手柄连接,所述从动轮同轴安装在传动丝上。
进一步的,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的传动比小于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未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277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氮氧化物降解膜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深基坑溶槽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