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使用传送带结构的立体车库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927168.0 | 申请日: | 2017-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422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军;于洪栋;王旱祥;姜浩;刘延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 主分类号: | E04H6/18 | 分类号: | E04H6/18;E04H6/20;E04H6/22;E04H6/4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使用 传送带 结构 立体车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传送带结构的立体车库,属于立体停车库技术领域,包括入车口、进车载车台、进车传送带、移动停车台、停车平台、出车传送带、出车载车台和出车口;采用两个不同的传送带分别实现汽车的停放和提出,相对于已有技术中的垂直升降机式立体车库提高了运送车辆的安全性和存取效率;可以根据外在土地的大小和外在建筑的形状随意改变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车库的形状,实现最大范围的节省空间;即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车库降低了车库的占地面积,提高了车库的存车和取车效率,进一步降低了立体车库的制造和使用成本,满足了如今人们对停车位的迫切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立体停车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使用传送带结构的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21世纪,随着“中国梦”的逐步实现,人们的生活水平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原始社会的走路出行,到封建社会的以马车代步出行,再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自行车代步出行,最后到如今汽车大量走入普通人家的生活中去,成为人们出差、旅游、上班的常用交通工具。
与此同时,在汽车数量不断增加的今天,停车位需求也在与日俱增,但由于土地资源的紧缺,停车位在某些地方变得“一位难求”,汽车胡乱停放在马路上,很容易造成交通拥堵,不利于交通方便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传统的地面停车方式已经很难满足如今人们对停车位的需求。为了可以满足人们对停车位的需求以及更加方便快捷的停车,同时又不占用如今紧缺的土地资源,立体车库成为不二选择。
当今,社会上有多种形式的立体车库,它主要包括多个相对独立的,可以单独移动的停车位,以及相应的传输机构和供能机构。而且,城市中的立体车库多为长方体结构,其存在占地面积比较大,传输效率低,存车以及提车花费时间长,且传输机构相对复杂的问题。为此,人们希望可以有一种存车及提车方便快捷的,制造和使用成本低的立体车库,来满足如今人们对停车位的迫切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使用传送带结构的立体车库,旨在进一步降低立体车库的占地面积,提高立体车库的存车和取车效率,进一步降低立体车库的制造和使用成本,来满足如今人们对停车位的迫切需求。
本发明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传送带结构的立体车库,包括入车口、进车载车台、进车传送带、移动停车台、停车平台、出车传送带、出车载车台和出车口,其中,所述入车口设置在所述进车传送带的端部,所述进车载车台设置在所述进车传送带上,所述进车载车台可以随所述进车传送带移动;所述移动停车台设置在所述停车平台上,所述移动停车台可以在所述停车平台上移动;所述出车口设置在所述出车传送带的端部,所述出车载车台设置在所述出车传送带上,所述出车载车台可以随所述出车传送带移动。
可选的,所述停车平台设置在所述进车传送带和所述出车传送带之间。
可选的,所述进车传送带设置在所述停车平台的上部,所述出车传送带设置在所述停车平台的下部。
可选的,所述移动停车台包括移动停车台上支座、转动铰、支撑杆和移动停车台底座,其中,所述移动停车台底座可移动安装在所述停车平台上,所述移动停车台上支座采用所述支撑杆和所述转动铰可升降安装在所述移动停车台底座上。
可选的,所述支撑杆包括下支撑杆、中支撑杆和上支撑杆,所述转动铰包括上转动铰和下转动铰,所述下支撑杆的下端固定在所述移动停车台底座,所述下支撑杆的上端和所述中支撑杆的下端采用所述下转动铰铰接,所述中支撑杆的上端和所述上支撑杆的下端采用所述上转动铰铰接,所述上支撑杆的上端固定在所述移动停车台上支座上。
可选的,所述移动停车台上支座包括上支座主体、设置在所述上支座主体上表面的固定支撑柱和设置在所述上支座主体上表面的位置传感器。
可选的,所述上支座主体的上表面设置有4个所述固定支撑柱,所述位置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上支座主体的上表面的中间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271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