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竹复合抗震墙板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24270.5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54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彭月;柏文峰;周来;肖文伟;柴宇;杨诗吟;严瑞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C2/26 | 分类号: | E04C2/26;E04B1/98;E04H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抗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竹复合抗震墙板,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家大力推广钢结构住宅,钢结构进入农村住宅中,特别是在一些高烈度设防地区,其用钢量大,钢材截面尺寸大,大部分地区没有很好的做到就地取材的原则,造成许多的问题,进而使钢结构的大力推广与普及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因为竹材在与钢材结合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建筑工程技术,所以竹材作为一种天然的抗震材料在一些竹资源丰富的地区没能得到很好的运用,所以,有必要针对这一问题的不足,提出改进技术。
其主要问题是,在高烈度设防地区,钢结构中纯钢框架的梁柱的截面尺寸大,不利于节约用钢与建筑材料成本的降低。
因此,为降低钢框架的用钢量,充分发挥竹材的抗震能力,有必要开发一种钢竹复合抗震墙板,进而使钢材与竹材的抗震性能共同的得到提高,更大的挖掘其材料在抗震中的有利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钢竹复合抗震墙板,用以解决钢材与竹木墙板接触界面之间的处理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竹复合抗震墙板,包括内部纵向木骨架2、内部抗横向抗屈曲木材分隔条5、横向钢骨架6、边缘横向木骨架7、边缘纵向木骨架8、内层竹篾条10、纵向钢骨架11、外层竹篾条12和混凝土楼地板13;混凝土楼地板13两端固定有纵向钢骨架11,纵向钢骨架11上固定有横向钢骨架6,横向钢骨架6、纵向钢骨架11和混凝土楼地板13构成钢框架;钢框架上端的横向钢骨架6和钢框架下端的混凝土楼地板13上均通过锚栓4固定有边缘横向木骨架7,钢框架两侧的纵向钢骨架11上均通过锚栓4固定有边缘纵向木骨架8,上下两端的边缘横向木骨架7之间均匀分布固定有多条内部纵向木骨架2,每条内部纵向木骨架2之间通过圆钉9固定有内部抗横向抗屈曲木材分隔条5;内层竹篾条10与外层竹篾条12前后相叠满布于钢木复合框架内。
所述混凝土楼地板13上预埋有多个锚栓4。
所述内层竹篾条10与外层竹篾条12互相垂直并与钢木复合框架呈45°夹角。
所述边缘横向木骨架7与横向钢骨架6之间、边缘横向木骨架7与混凝土楼地板13之间涂有粘接胶3。
所述内层竹篾条10和外层竹篾条12通过气钉1固定在内部纵向木骨架2和内部抗横向抗屈曲木材分隔条5上。
所述内层竹篾条10和外层竹篾条12的宽度 为30~60mm、厚度为8~20mm。
所述内部纵向木骨架2之间的间距为400~600mm。
所述锚栓4的截面直经不小于12mm。
所述相邻的内部抗横向抗屈曲木材分隔条5上下错落分布于内部纵向木骨架2之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对钢材与竹木墙板界面进行处理,而使钢材与竹材共同抗震,显著提升了抗震性能。
2、充分的利用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减小材料的截面尺寸,节约了建筑的用材,减少了建筑成本。
3、结合产竹地材料,就低取材,在保证抗震等级的要求下做到建筑的地域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钢框架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钢木复合框架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内部纵向木骨架位置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钢木骨架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钢木复合抗震墙板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钢木复合抗震墙立面示意图;
图中:1-气钉、2-内部纵向木骨架、3-粘接胶、4-锚栓、5-内部抗横向抗屈曲木材分隔条、6-横向钢骨架、7-边缘横向木骨架、8-边缘纵向木骨架、9-圆钉、10-内层竹篾条、11-纵向钢骨架、12-外层竹篾条、13-混凝土楼地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242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