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室内外防盗报警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24221.1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456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杨茂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深安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3/02 | 分类号: | G08B13/02;G08B13/181;G08B13/196 |
代理公司: | 苏州铭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46 | 代理人: | 吴音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外 防盗 报警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全防护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室内外防盗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一些大型工厂、库房等外围难以监管的地方,随时有可能发生偷盗等情况,尤其对一些放置有危险化学品的工厂或仓库,化学品的丢失不但财产遭受损失,对社会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目前的防盗报警系统很多,但是一般只注重室内防盗报警,很少对室外进行安全防护的,而且由于报警系统是使用高精度传感器探测的,在碰到动物经过时同样会触发报警,发现为误报警时,需要去报警主机旁解除报警信号,使用非常不方便。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室内外防盗报警系统,能够对室内外同时进行防盗安全防护,且用户能够很方便判断是否为误报警并远程解除报警。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室内外防盗报警系统;包括控制平台、底层设备、输出端、手机终端;所述控制平台包括控制处理模块、视频采集存储模块、图像采集存储模块;所述底层设备包括设置在室外的红外光栅、震动传感器、摄像头和设置在室内的移动探测器、门磁、摄像头;所述底层设备与控制平台采用有线传输连接;所述输出端与控制平台相连;所述输出端包括短信发送模块和图像发送模块;所述输出端与手机终端通过无线网络连接;所述手机终端通过远程控制模块与控制平台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平台还连接有声光报警模块和电源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摄像头分别与视频采集存储模块和图像采集存储模块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处理模块为MCU芯片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的防盗报警系统,能够对室内外同时进行安全防护,且在碰到报警时,能够通过手机终端方便判断是否为误报警,并能通过手机解除误报警信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室内外防盗报警系统结构框架图;
其中:1、控制平台;11、控制处理模块;12、视频采集存储模块;13、图像采集存储模块;2、底层设备;21红外光栅;22、震动传感器;23、摄像头;24、移动探测器;25、门磁;3、输出端;31、短信发送模块;32、图像发送模块;4、手机终端;5、远程控制模块;6、电源控制模块;7、声光报警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发明:
如附图1所示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室内外防盗报警系统,包括控制平台1、底层设备2、输出端3、手机终端4;控制平台1包括控制处理模块11、视频采集存储模块12、图像采集存储模块13;控制处理模块为常用的MCU芯片;底层设备2包括安装在室外的红外光栅21、震动传感器22、摄像头23和安装在室内的移动探测器24、门磁25、摄像头23;底层设备2与控制平台均采用有线传输连接;输出端3与控制平台1相连;输出端包括短信发送模块31和图像发送模块32;输出端3与手机终端4通过无线网络连接;手机终端4通过远程控制模块5与控制平台1相连;控制平台1还连接有声光报警模块7和电源模块6;摄像头23分别与视频采集存储模块12和图像采集存储模块13相连;
使用时,当有人员进入到防盗系统保护的外围区域时,为红外光栅21或震动传感器22所感应,MCU芯片收到感应信号后通过图像采集存储模块13控制摄像头23在感应区域拍照,再经过图像发送模块32上传到手机终端4,主机用户通过手机终端4收到的图像远程即可分辨报警信号是否为误报警,同时感应信号经过短信发送模块31发送到多个用户手中,进一步提高用户警惕性,在感应现场声光报警模块7发出声光报警,用以驱赶相关人员,当用户通过手机终端4分辨为误报警时,通过远程控制模块5可快速解除报警信号,当人员进入室内区域时同上述控制原理,视频采集存储模块12通过摄像头23实时采集监控画面,用户可在监控室实时监控。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的防盗报警系统,能够对室内外同时进行安全防护,且在遇到报警信号时,能够通过手机终端方便判断是否为误报警,并能通过手机解除误报警信号。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深安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深安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242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制备Fisher‑Tropsch催化剂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石墨加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