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节式下开式堰门门室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23400.3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539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周智勇;刘文云;陈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7/02 | 分类号: | E03F7/02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2225 | 代理人: | 张凯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节 式下开式堰 门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开式堰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节式下开式堰门门室。
背景技术
目前分流井在污水处理中受到广泛应用,利用分流井对污水进行分流后,能加快污水收集率,提高污水处理率,避免污水对河道、地下水造成污染,明显改善城市水环境,还能降低污水处理成本。
分流井在使用下开式堰门的工况下,下开式堰门打开时在分流井下部需要贮存堰门的空间,这个空间便是下开式堰门门室。但是由于下开式堰门门室宽度受限,当下开式堰门门室高度大于等于100cm时,现场浇筑施工下开式堰门门室存在无法拆模、作业空间不足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避免出现现场浇筑施工下开式堰门门室存在无法拆模、作业空间不足的分节式下开式堰门门室。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分节式下开式堰门门室,包括:
底节,其包括底板以及沿所述底板边缘向上延伸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内沿延伸方向设有第一通孔,且所述底板与第一侧壁沿垂直于底板的截面的投影成一U字型;
顶节,其包括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顶节与底节形成一收容腔,所述第二侧壁内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以及
锚固装置,其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通孔内的第一锚具和固定在所述第二通孔上的第二锚具,所述锚固装置还包括绞线,所述绞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锚具和第二锚具相连。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均包括企口部,所述第一侧壁通过所述企口部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第二侧壁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企口部成阶梯形状。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的企口部的垂边之间设有止水条。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底节和顶节之间还设有中间节,所述中间节包括第三侧壁,所述第三侧壁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所述第三侧壁内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分别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三侧壁的两端均设有企口部,所述第三侧壁的两端与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通过企口部相连。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三侧壁与第一侧壁的企口部的垂边之间设有止水条,所述第三侧壁与第二侧壁的垂边之间设有止水条。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底板的底部还设有多个凸点。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底板的底部还设有多个用于顶升的盲孔。
与此同时,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避免出现现场浇筑施工下开式堰门门室存在无法拆模、作业空间不足的分节式下开式堰门门室。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分节式下开式堰门门室,包括:
底节,其包括底板以及沿所述底板向上延伸的第一侧壁,且所述底板与第一侧壁沿垂直于底板的截面的投影形成一U字型;以及
顶节,其包括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顶节与底节形成一收容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的分节式下开式堰门门室包括底节和顶节,底节和顶节均为预制件,采用底节和顶节这种分节拼装的方式施工下开式堰门门室后,能够避免在现场狭小空间进行立模板、布钢筋及砼浇筑等流程,降低了施工难度,解决了门室现浇施工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分节式下开式堰门门室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中分节式下开式堰门门室企口部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中底节与现浇基础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底节与现浇基础的爆炸图。
图中:1-底节,11-底板,12-第一侧壁,13-第一通孔,14-凸点,15-盲孔,2-顶节,21-第二侧壁,22-收容腔,23-第二通孔,3-锚固装置,31-第一锚具,32-第二锚具,33-绞线,4-中间节,41-第三侧壁,42-第三通孔,5-企口部,6-止水条,7-现浇基础,71-凹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分节式下开式堰门门室,其包括底节1、顶节2和锚固装置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234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向闸门移动泵站
- 下一篇:由拱状网板组装构成的多层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