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基于雷达的姿态检测的方法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22856.8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534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顾昌展;连寄楣 | 申请(专利权)人: |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G01S7/03;G01S13/32;G01S13/50;G01S13/87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周亚荣;安翔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基于 雷达 姿态 检测 方法 设备 | ||
本申请涉及用于感测动作姿态的绝对距离和相对移动的并行检测。一种姿态检测系统使用两个雷达频区并行检测目标对象的绝对距离和相对移动。一种基于雷达的检测设备经由雷达发射设备交替传送第一雷达频区和第二雷达频区,并且然后捕获由第一雷达频区和第二雷达频区反射离开目标对象所生成的第一返回信号和第二返回信号。所述基于雷达的检测设备将所述返回信号解调为第一正交信号集合和第二正交信号集合,并且在一些情况下,从相应正交信号生成第一数字样本集合和第二数字样本集合。各个方面对所述第一数字样本集合和第二数字样本集合进行处理以并行识别绝对距离和相对移动,并且有时确定目标对象所执行的空中姿态。
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12月5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号62/430,276的优先权,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全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用于感测动作姿态的绝对距离和相对移动的并行检测。
背景技术
提供本背景技术的描述是为了在总体上给出本发明的场境(context)。除非本文另外有所指示,否则本章节中所描述的素材既不明确也不隐含地承认构成本公开或所附权利要求书的现有技术。
为了控制计算机的功能或者与其进行交互,用户经常使用各个输入设备进行录入。作为一个示例,手持或可附接的检测设备有时能够被物理耦合至执行姿态的手以作为一种捕获有关姿态的速度或有向移动信息的方式。进而,该可附接设备与计算机进行通信以提供来自用户的输入。然而,用户必须首先定位检测设备,然后适当地附接或保持它以便恰当捕获姿态的所期望特性。这在用户无法定位检测设备时能够是不便或存在问题的,或者在用户并未恰当附接所述设备的情况下引入误差。将检测设备物理耦合至执行空中姿态的手的一种替选方式是无线检测。无线检测的挑战涉及到硬件的复杂度、大小和/或成本,因为它们会约束或限制什么类型的设备能够包含无线姿态检测。例如,调频连续波(FMCW)雷达检测使用宽带宽上的信号。这些宽带宽操作条件利用复杂且庞大的硬件,因此使FMCW雷达检测不适于或无法可行地在便携式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或移动电话)中使用。
发明内容
提供该发明内容而以简化形式对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进行描述的概念的选择进行介绍。该发明内容并非意图标识所请求保护的主题限定特征。
一种姿态检测系统使用两个雷达频区并行检测目标对象的绝对距离和相对移动。一种基于雷达的检测设备经由雷达发射设备交替传送第一雷达频区和第二雷达频区,并且然后捕获由第一雷达频区和第二雷达频区反射离开目标对象所生成的第一返回信号和第二返回信号。所述基于雷达的检测设备将所述返回信号解调为第一正交信号集合和第二正交信号集合,并且在一些情况下,从相应正交信号生成第一数字样本集合和第二数字样本集合。各个方面对所述第一数字样本集合和第二数字样本集合进行处理以并行识别绝对距离和相对移动,并且有时确定目标对象所执行的空中姿态。
附图说明
参考以下的附图对经由双频区雷达姿态检测系统进行的绝对距离和相对移动检测的各个方面进行描述。各附图中相同附图标记被用来引用相似的特征和组件:
图1图示了依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采用姿态的双频区雷达检测的示例环境;
图2图示了依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图1的计算设备的更为详细的示例实施方式;
图3图示了一般信号性质的示例;
图4图示了依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采用姿态的双频区雷达检测的示例环境;
图5图示了依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采用姿态的双频区雷达检测的示例环境;
图6图示了依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采用姿态的双频区雷达检测的示例环境;
图7图示了依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示例双频区雷达检测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谷歌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谷歌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228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