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口径玻璃钢管道内固化生产用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22705.2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854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刘强;李超;朱小林;解宁;魏锋;胡金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材金晶玻纤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54 | 分类号: | B29C70/54;B29C33/76;B29C33/04;B29L2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086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口径 玻璃钢 管道 固化 生产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口径玻璃钢管道内固化生产用模具。
背景技术
玻璃钢管道具有质轻、高强、耐腐蚀和流体阻力小等诸多优良特性,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多种介质输送,其中以大口径玻璃钢管道居多。目前,DN40~600的大口径玻璃钢管道大多采用内固化缠绕法生产,并且生产设备和工艺已比较成熟。
对于DN25的小口径管道,由于其内径较小,所用模具较细,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弯曲变形,并且固化温度难以控制。所以,小口径的玻璃钢管道基本仍采用外固化的生产方式,增加了设备的投资和人力成本,大大降低了其市场竞争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小口径玻璃钢管道内固化生产用模具,能够实现小口径玻璃钢管道的内固化缠绕式生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小口径玻璃钢管道内固化生产用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模具本体中开设内腔,内腔中设置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的前端连接缓冲管,缓冲管的管腔与芯管的管腔的相连通,缓冲管的内径大于芯管的内径。
优选的,所述芯管的管壁上开设有径向的通孔,通孔均匀设置。
优选的,所述缓冲管上套设套管,套管与缓冲管之间形成封闭的空腔。
优选的,所述缓冲管的外壁上设置连接套管的支撑组件。
优选的,每个支撑组件中设置两块以上的支撑板,支撑板沿缓冲管的周向均匀设置。
优选的,所述套管的下方设有支架,支架上安装有“U”型卡,套管位于“U”型卡的卡口中。
优选的,所述“U”型卡的卡口上安装有滚轮。
优选的,所述模具的末端呈锥状。
优选的,所述缓冲管的末端连接第一法兰盘,模具本体的前端连接第二法兰盘,第一法兰盘与第二法兰盘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芯管的前端具有伸出第二法兰盘的承插段,承插段能配装在缓冲管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法兰盘上开设凹槽,第二法兰盘上设置凸起,凸起上套装密封圈,凸起配装在凹槽中。
优选的,所述模具本体的后端设置支撑小车,支撑小车上设置伸向模具本体的支撑轴,支撑轴能与模具本体的后端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芯管的前端连接了内径较大的缓冲管,一方面使得固化蒸汽先进入缓冲管,利用缓冲管较大的内腔空间,再次缓冲混合,使得热能分布更加均匀,同时减小了进入芯管的流速,扩宽了蒸汽流量控制范围,便于操控;另一方面缓冲管并不用于实际生产,可以通过增加壁厚等方式来增强其刚度,避免发生弯曲现象。
2、由于芯管的管壁上开设有径向的通孔,通孔均匀设置,使得固化蒸汽在芯管内自前至后流动的过程中,通过通孔均匀进入模具的内腔,使得模具的壳壁受热均匀,从而均匀固化缠绕其上的玻璃钢管道。
3、由于缓冲管上套设套管,套管与缓冲管之间形成封闭的空腔,可以利用空腔的隔热性,大大降低缓冲管的热能散失,提高热能利用率,同时可以降低缓冲管的耗材量,降低其导热性要求。
4、由于缓冲管的外壁上设置连接套管的支撑组件,可以在进一步减少其耗材量的基础上,维持缓冲管与套管之间空间的均匀性,减小热桥效应,进一步维持热能分布的均匀性。
5、由于套管的下方设有支架,支架上安装有“U”型卡,套管位于“U”型卡的卡口中,使得套管得以承托,避免在缠绕转动的过程中发生甩尾现象,继而影响缠绕质量。
6、由于“U”型卡的卡口上安装有滚轮,减少套管的管壁与卡口间的摩擦,增强转动顺滑性,使得缠绕更加均匀。
7、由于模具的末端呈锥状,便于脱模操作。
8、芯管采用法兰盘连接,便于更换模具的同时,还可以使得缓冲管和套管在端部借用法兰盘围成封闭的空腔,便于实现,且维持了空腔的均匀性,增强其隔热效果。
9、由于第一法兰盘上开设凹槽,第二法兰盘上设置凸起,凸起上套装密封圈,凸起配装在凹槽中,实现了法兰盘间的插装式结构,密封效果更好,进一步减少热能散失。
10、本发明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小口径玻璃钢管道的内固化式生产,减少人员和设备投资,便于在行业内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材金晶玻纤有限公司,未经中材金晶玻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227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填充带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硫化车间的全钢胎胚搬运机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