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活性腈菌唑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22660.9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740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徐学春;徐大国;杜青峰;王辉;王自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市大鹏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49/08 | 分类号: | C07D249/08;C07C255/35;C07C253/30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63 | 代理人: | 孙圣贵 |
地址: | 31701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性 腈菌唑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活性腈菌唑的制备方法,属于农药合成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的腈菌难拆分而使活性低的问题,提供一种高活性腈菌唑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手性季铵盐相转移催化剂的作用下,将式I化合物2‑(4‑氯苯基)己腈加入到二氯甲烷溶剂中,控制温度在20℃~30℃的条件下加入无机碱水溶液,升温60℃~80℃进行反应使得到S‑1‑氯‑2‑腈基‑2‑(4‑氯苯基)己烷;所述手性季铵盐相转移催化剂选自辛可尼丁和/或奎宁;使式Ⅱ化合物与无水三氮唑钾的二甲基亚砜溶液反应,得到高活性产物式Ⅲ化合物S‑型腈菌唑;能够使产物中高活性的S‑腈菌唑成分显著提高,避免氰基的水解,且收率和纯度均较高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活性腈菌唑的制备方法,属于农药合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腈菌唑是一类具有保护和治疗活性的三唑类杀菌剂,主要对病原菌的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起抑制作用,具有内吸性和高效广谱的优点,它对于防治多种真菌具有优异的活性。
对于腈菌唑的合成工艺中,目前通常采用三步反应:首先以对氯腈苄、氯代正丁烷和四丙基溴化铵(三乙胺)为原料,控制一定的温度滴加50%的液碱,得到2-(4-氯苯基)己腈;再将2-(4-氯苯基)己腈、二氯甲烷(二溴甲烷)、四丙基溴化铵(三乙胺)加入反应釜,得到1-氯-2-腈基-2-(4-氯苯基)己烷;将二甲基亚砜、质量浓度50%的氢氧化钠溶液、三氮唑投入反就釜,得到三氮唑钠溶液;接着向三氮唑钠溶液中滴加1-氯-2-腈基-2-(4-氯苯基)己烷,得到腈菌唑原药。但方法主要问题是氰基在强碱性与水存在的情况下很容易水解变成酸,特别是在第一步反应2-(4-氯苯基)己腈的含量只有82%左右;还有苯环上的氯也会与三氮唑钠反应变成杂质,反应液的有效含量在85%-90%。且该方法也只能合成外消旋体的腈菌唑原药。也由于目前市场上生产的腈菌唑产品基本是上合成的外消旋体的混合物,低活性的对映体存在大大的增加了农药的使用量,这造成了较大的农药污染物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而腈菌唑外消旋体包括一对对映立体异构体R-腈菌唑和S-腈菌唑(以下式Ⅲ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的具体结构式如下所示:
研究结果表明S-腈菌唑的杀菌活性优于R-腈菌唑及其外消旋体的活性,S-腈菌唑的杀菌活性比普通外消旋体的杀菌活性要高二倍以上,而比R-腈菌唑的杀菌活性高出5倍以上。虽然,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号:CN106674139A)公开了一种腈菌唑立体异构体的制备方法,通过采用模拟移动床的方法来拆分腈菌唑的对映异构体,虽然,其通过拆分可以得到高活性的S-腈菌唑,但是,其仅是通过合成腈菌唑的外消旋体混合物后,再进行后续的拆分处理,拆分过于复杂。且目前市场上还未有通过直接在合成过程中得到高含量的高活性S-腈菌唑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高活性腈菌唑的制备方法,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合成高含量的高活性腈菌唑且收率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活性腈菌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手性季铵盐相转移催化剂的作用下,将式I化合物2-(4-氯苯基)己腈加入到二氯甲烷溶剂中,控制温度在20℃~30℃的条件下加入无机碱水溶液,再升温到60℃~80℃进行反应使得到中间体式Ⅱ化合物S-1-氯-2-腈基-2-(4-氯苯基)己烷;所述手性季铵盐相转移催化剂选自辛可尼丁和/或奎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市大鹏药业有限公司,未经台州市大鹏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226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