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余度角位移输出式差速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922653.9 | 申请日: | 2017-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425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 发明(设计)人: | 刘亭;崔佩娟;刘伟;张少军;皮利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F16H48/11 | 分类号: | F16H48/11;F16H48/38;G01B7/30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任林冲 |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余度角 位移 输出 差速器 | ||
1.一种余度角位移输出式差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轮(5)、太阳轮输入轴(10)、内齿圈输入轴(12)、行星轮(6)、行星轮轴(16)、内外齿圈(7)、行星架(13)、小行星减速器(21)和角位移测量结构;
太阳轮(5)通过第一太阳轮支撑轴承(32)和第二太阳轮支撑轴承(33)安装在壳体盖(1)和行星架(13)上,行星轮(6)通过滚针轴承(29)安装在行星轮轴(16)上,行星轮轴(16)通过过盈配合安装到行星架(13)上,行星架(13)采用整体结构,侧面的窗口内部安装有行星轮(6),行星架(13)中心位置安装有太阳轮(5),内外齿圈(7)通过内外齿圈支撑轴承(30)支撑在行星架(13)上,行星架(13)通过行星架支撑轴承(31)支撑在中间板(2)和壳体座(3)上;
太阳轮输入轴(10)、内齿圈输入轴(12)与行星架(13)呈等腰三角形,小行星减速器及角位移测量结构在等腰三角形外面,并靠近太阳轮输入轴(10)与行星架(13)连线,行星架(13)角位移向外引出时,经过两级减速比为1的外啮合传动,最后一级为两个过轮,且这两个过轮之间不啮合,最后一级过轮与小行星减速器(21)的输入轴固连,即最后一级过轮分别引出到小行星减速器(21)上,在每个小行星减速器(21)输出轴上串联连接两个旋转变压器,使得在差速器输出角位移工作范围内,旋转变压器转角在360°范围内,两个小行星减速器(21)输出轴及与壳体相连的三角架(28)上各安装有双余度的旋转变压器,实现了两个旋转变压器的绝对角位移的测量,且绝对角位移测量实现了双余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度角位移输出式差速器,其特征在于,角位移测量结构部分面积占差速器整个面积的不超过1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度角位移输出式差速器,其特征在于,太阳轮输入轴(10)通过第一太阳轮输入轴支撑轴承(35)和第二太阳轮输入轴支撑轴承(36)支撑在壳体盖(1)和壳体座(3)上,第二太阳轮过轮(9)通过第二太阳轮过轮支撑轴承(34)支撑在壳体盖(1)和壳体座(3)上,第一太阳轮过轮(8)通过定位销固定在太阳轮(5)上,定位销在连接面处,一半在第一太阳轮过轮(8)内,一半在太阳轮(5)内,太阳轮(5)一侧通过第二太阳轮支撑轴承(33)支承在行星架(13)内,另一侧通过第一太阳轮支撑轴承(32)支撑在壳体盖(1)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度角位移输出式差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小行星减速器(21),小行星减速器由三级行星结构组成,前两级结构完全相同,三个内齿圈通过顶丝固定在壳体上,两个第二行星架(57)、第三行星架(58)分别通过轴承支撑在对应的两个第一内齿圈(52)和第二内齿圈(53)两侧,轴承内圈轴向定位到两个第二行星架(57)、第三行星架(58)上,第三行星架(58)通过轴承(63)支撑在壳体上,第一级的第二行星架(57)输出通过过盈配合连接第二级的第二太阳轮(54),第二级的第二行星架(57)输出轴通过过盈配合连接第三级的第三太阳轮(64),第三级的第三行星架( 58) 作为输出轴输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余度角位移输出式差速器,其特征在于,内齿圈输入轴(12)通过第一内齿圈输入轴支撑轴承(38)和第二内齿圈输入轴支撑轴承(39)支撑在壳体盖(1)和壳体座(3)上,内齿圈过轮(11)通过内齿圈过轮支撑轴承(37)支撑在壳体盖(1)和壳体座(3)上;
行星架角位移过轮(17)通过过盈配合固定在行星架(13)上,第一角位移过轮(18)通过第一角位移过轮支撑轴承(40)支撑在壳体盖(1)和壳体座(3)上,第二角位移过轮(19)和第三角位移过轮(20)通过第二角位移过轮支撑轴承(41)支撑在壳体盖(1)和壳体座(3)上,第二角位移过轮(19)和第三角位移过轮(20)在空间上错开,第二角位移过轮(19)和第三角位移过轮(20)输出轴分别通过过盈配合连接对应小行星减速器(21)的第一级的第二太阳轮(54),小行星减速器输出轴(210 或58)串联两个旋转变压器的转子(22),两层的转子(22)都固定在小行星减速器(21)输出轴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未经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2265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