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安全防护系统、车辆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20258.7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917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丁小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5/20 | 分类号: | B60R25/20;B60R25/25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魏嘉熹;南毅宁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生物特征信息 信息验证模块 车辆安全 车辆启动 防护系统 解锁指令 生物信息采集 信息读取模块 验证 指令 汽车防盗系统 读取 车身控制器 电子钥匙 图像获取 移动终端 指令启动 指纹识别 解锁 采集 发送 钥匙 携带 安全 | ||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安全防护系统、车辆及方法。所述车辆安全防护系统包括:NFC信息读取模块,用于读取移动终端的NFC信息;生物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信息验证模块,连接于NFC信息读取模块和生物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验证NFC信息和生物特征信息;在NFC信息和生物特征信息通过验证后,信息验证模块分别发送车身解锁指令和车辆启动指令;以及车身控制器,连接于信息验证模块,用于接收车身解锁指令和车辆启动指令,并根据车身解锁指令解锁车身以及根据车辆启动指令启动车辆。本公开解决了相关的汽车防盗系统中使用电子钥匙进行PKE需要额外携带一个钥匙或者车外使用指纹识别进行PKE不够安全、图像获取不够精准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安全防护系统、车辆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相关的汽车防盗系统中,PKE(Passive Keyless Entry;免钥匙进入功能)需要使用电子钥匙或指纹进行解锁车身,PKS(Passive Keyless Start;免钥匙启动)应用指纹识别进行无钥匙启动。
如果使用电子钥匙进行PKE,需要额外携带一个钥匙。如果使用指纹识别进行PKE,由于指纹识别的特征,比如易复制性(容易伪造),并且采集装置不能潮湿,因此对车外环境相对严苛,如果下雨或结冰的状况下,不容易获得稳定的图像信号。即在车外使用指纹识别进行PKE不够安全,图像获取不够精准。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安全防护系统、车辆及方法,用于解决相关的汽车防盗系统中使用电子钥匙进行PKE需要额外携带一个钥匙或者车外使用指纹识别进行PKE不够安全、图像获取不够精准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辆安全防护系统包括:
NFC信息读取模块,用于读取移动终端的NFC信息;
生物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信息验证模块,连接于所述NFC信息读取模块和所述生物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验证所述NFC信息和所述生物特征信息;在所述NFC信息和所述生物特征信息通过验证后,所述信息验证模块分别发送车身解锁指令和车辆启动指令;以及
车身控制器,连接于所述信息验证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车身解锁指令和所述车辆启动指令,并根据所述车身解锁指令解锁车身以及根据所述车辆启动指令启动车辆。
可选地,所述车身控制器在根据所述车辆启动指令启动车辆之前,还用于确认所述NFC信息通过验证。
可选地,所述NFC信息读取模块设于车辆的门把手处,所述生物信息采集模块设于车内。
可选地,所述NFC信息读取模块连接于所述门把手,所述NFC信息读取模块还用于在所述门把手按下或拉开后,从休眠模式切换为读取NFC信息的工作模式;在所述休眠模式下,所述NFC信息读取模块不能读取NFC信息。
可选地,当所述NFC信息包括注册请求和账户信息时,所述信息验证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注册请求对所述账户信息中对应于所述注册请求的账户进行注册。
可选地,所述车身控制器还用于接收所述信息验证模块发送的所述生物特征信息没有通过验证的警示信息,并根据所述警示信息锁闭车辆或者输出报警提示。
可选地,所述生物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用户的指纹信息。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安全防护系统。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安全防护方法,包括:
读取移动终端的NFC信息;
验证所述NFC信息;
在所述NFC信息通过验证后,解锁车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202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