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联合仿真的控制系统设计与PID参数整定方法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918957.8 | 申请日: | 2017-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571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 发明(设计)人: | 李盛;陈敏;龙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尹丽云 |
| 地址: | 40112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联合 仿真 控制系统 设计 pid 参数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基于联合仿真的控制系统设计与PID参数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控制对象的物理模型的输入输出历史数据;
建立所述控制对象的传递函数模型;
将所述传递函数模型与PID控制模块组成闭环控制系统,通过联合仿真完成控制系统设计和PID参数整定;
根据控制系统设计的结果,获取最终控制模型;
将控制对象的物理模型建模为有限元模型,并将控制输入信号作为边界载荷条件,将被控制量作为仿真结果历史输出量;
所述传递函数模型包括第一传递函数模型和第二传递函数模型,将恒值边界载荷条件转换为不同频率的正弦曲线,根据所述正弦曲线完成有限元模型的仿真,并根据不同频率下的输入输出数据,将控制对象的物理模型简化为第一传递函数模型;
对控制对象的物理模型中的动力系统进行建模,将其转换为第二传递函数模型,并将所述第一传递函数模型、第二传递函数模型与PID控制模块连接,组成第一联合仿真模型,通过所述第一联合仿真模型对各种工况进行联合仿真,根据所述第一联合仿真模型的输出结果,对控制模型进行设计和PID参数整定,获取最终控制模型;
将所述有限元模型和最终控制模型连接,组成第二联合仿真模型,通过所述第二联合仿真模型对各种工况进行联合仿真,验证最终控制模型的正确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联合仿真的控制系统设计与PID参数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控制对象的物理模型的预定工况,获取极限工况和主要工况,并根据所述极限工况和主要工况获取工况覆盖区域,将所述工况覆盖区域作为边界载荷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联合仿真的控制系统设计与PID参数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不同频率的正弦曲线输入至所述第一传递函数模型中,获取输出曲线与有限元模型仿真结果的相对误差,当相对误差大于预设的阈值时,对传递函数模型进行优化处理,并重复输入与上一次相同的正弦曲线,直至相对误差小于预设的阈值,所述优化处理包括改变所述第一传递函数模型的阶次和/或加密频率插值点。
4.一种基于联合仿真的控制系统设计与PID参数整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物理模型简化单元,用于获取控制对象物理模型的输入输出历史数据,并建立所述控制对象的传递函数模型;
控制系统设计单元,用于将所述传递函数模型与PID控制模块组成闭环控制系统,完成控制系统设计和PID参数整定,并根据控制系统设计的结果,获取最终控制模型;
将控制对象的物理模型建模为有限元模型,并将控制输入信号作为边界载荷条件,将被控制量作为仿真结果历史输出量;
所述传递函数模型包括第一传递函数模型和第二传递函数模型,将恒值边界载荷条件转换为不同频率的正弦曲线,根据所述正弦曲线完成有限元模型的仿真,并根据不同频率下的输入输出数据,将控制对象的物理模型简化为第一传递函数模型;
对控制对象的物理模型中的动力系统进行建模,将其转换为第二传递函数模型,并将所述第一传递函数模型、第二传递函数模型与PID控制模块连接,组成第一联合仿真模型,通过所述第一联合仿真模型对各种工况进行联合仿真,根据所述第一联合仿真模型的输出结果,对控制模型进行设计和PID参数整定,获取最终控制模型;
将所述有限元模型和最终控制模型连接,组成第二联合仿真模型,通过所述第二联合仿真模型对各种工况进行联合仿真,验证最终控制模型的正确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联合仿真的控制系统设计与PID参数整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模型简化单元,包括:
物理模型有限元模块,用于将控制对象的物理模型建模为有限元模型;
极限物理工况定义模块,用于根据物理模型的预定工况,获取极限工况和主要工况,并根据所述极限工况和主要工况获取工况覆盖区域,将所述工况覆盖区域作为边界载荷条件;
系统频率域辨识模块,用于根据恒值边界载荷条件获取不同频率的正弦曲线,完成有限元模型的仿真,并根据不同频率下的输入输出数据,将控制对象的物理模型简化为第一传递函数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1895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茶籽过滤提纯装置
- 下一篇:一种油脂脱酸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