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组合梁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15840.4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246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李新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新华 |
主分类号: | E04C3/293 | 分类号: | E04C3/293 |
代理公司: | 上海脱颖律师事务所31259 | 代理人: | 李强 |
地址: | 20012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构件,特别是一种组合梁。
背景技术
梁是建筑构架中最重要的构件之一。梁承托着建筑物上部构架中的构件及屋面的全部重量,是建筑上部构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依据梁的具体位置、详细形状、具体作用等的不同有不同的名称。大多数梁的方向,都与建筑物的横断面一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组装便利、应用型强的组合梁。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合梁。所述组合梁包括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及连接部件。所述第一支撑梁包括第一槽侧壁、第一槽底壁及第二槽侧壁。所述第一槽侧壁、所述第一槽底壁与所述第二槽侧壁围成一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第一支撑梁的轴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梁包括第三槽侧壁、第二槽底壁及第四槽侧壁。所述第三槽侧壁、所述第二槽底壁与所述第四槽侧壁围成一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第二支撑梁的轴向延伸设置,并与所述第一凹槽正对设置且围成一容腔。所述第三槽侧壁与所述第一槽侧壁间隔设置。所述连接部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梁及所述第二支撑梁固定连接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的组合梁还包括第一对配支撑梁及第二对配支撑梁。所述第一对配支撑梁沿所述第一支撑梁的轴向延伸设置,并与所述第一支撑梁的一端连接一体。所述第二对配支撑梁沿所述第二支撑梁的轴向延伸设置,并与所述第二支撑梁的一端连接一体。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梁具有与所述第二支撑梁不同的轴向长度。
优选地,所述的组合梁还包括第二连接部件。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对配支撑梁及所述第二对配支撑梁连接一体。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梁的第一槽侧壁和/或第一槽底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梁的第三槽侧壁和/或第二槽底壁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件还包括第二连接件及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容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接件容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槽侧壁上突出设置有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一槽侧壁与所述第一槽底壁围成一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二槽侧壁上突出设置有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二槽侧壁与所述第一槽底壁围成一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支腿及第二支腿。所述第一支腿容置在所述第一容置槽内,并与所述第一支撑梁连接。所述第二支腿容置在所述第二容置槽内,并与所述第一支撑梁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本体、第一悬臂及第二悬臂;所述第一悬臂及所述第二悬臂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本体的两端,并围成一U字型。所述第一悬臂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本体与所述第一支腿和/或所述第一突出部连接。所述第二悬臂与所述第三连接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三槽侧壁上突出设置有第三突出部;所述第三突出部、所述第三槽侧壁与所述第二槽底壁围成一第三容置槽。所述第四槽侧壁上突出设置有第四突出部;所述第四突出部、所述第四槽侧壁与所述第二槽底壁围成一第四容置槽。所述第三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支腿及第四支腿。所述第三支腿容置在所述第三容置槽内,并与所述第二支撑梁连接。所述第四支腿容置在所述第四容置槽内,并与所述第二支撑梁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件还包括第四连接件,所述第四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梁的第二槽侧壁和/或第一槽底壁连接;所述第四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梁的第四槽侧壁和/或第二槽底壁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四连接件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同的结构,并与该第一连接件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支撑梁、所述第四连接件及与所述第二支撑梁首尾连接,并围成一管腔。所述管腔可用于容纳混凝土。
优选地,所述第二对配支撑梁与所述第一对配支撑梁围成一对配容腔。所述对配容腔与所述容腔连通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容置在所述对配容腔内,并可延伸至所述容腔内以与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梁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梁、所述第二支撑梁及所述连接部件均为钢材一体件。所述连接部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梁及所述第二支撑梁焊接连接一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新华,未经李新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158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耐压性能的构件
- 下一篇:一种市政园林建筑装饰柱的砌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