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试剂盒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15572.6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482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庄庆华;丁先骏;吴泽东;吴铮;张金东;朱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伊普诺康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76 | 分类号: | G01N33/76;G01N33/543;G01N33/531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24 | 代理人: | 王志兴 |
地址: | 236000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经济开发区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绒毛 促性腺激素 检测 试剂盒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检验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试剂盒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由胎盘的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它是由α和β二聚体的糖蛋白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维持黄体及降低母体淋巴细胞的活动,防止对胎儿的排斥反应。HCG结构中包括α、β两个亚基,α亚基与LH、FSH、TSH近似,尤其是与LH有较大的免疫交叉反应,β链为其独有,β亚基被用来制备特异性抗体测定血中的HCG,专名为β-HCG。
检测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方法多为酶联免疫吸附法、荧光免疫层析法、放射免疫法等。酶联免疫吸附法操作繁琐,定量检测效果不佳,结果受人为因素影响结果较大;放射免疫法有放射型污染,且所需仪器较昂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检测方便、定量检测效果好的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试剂盒及其应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方面,提供一种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试剂盒包含体积比为3-4:1的试剂R1和试剂R2;
其中,所述试剂R1的组分及含量为:
所述试剂R2的组分及含量为:
乳胶包被的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0.5%-3%;
所述乳胶包被的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的原料成分为:胶乳微球、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和聚乙烯对氯甲基苯乙烯共聚物,其中,聚乙烯对氯甲基苯乙烯共聚物在整体试剂R2中的含量为9%-11%。
优选地,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试剂盒包含体积比为3-4:1的试剂R1和试剂R2;
其中,所述试剂R1的组分及含量为:
所述试剂R2的组分及含量为:
乳胶包被的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2%;
所述乳胶包被的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的原料成分为:胶乳微球、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和聚乙烯对氯甲基苯乙烯共聚物,其中,聚乙烯对氯甲基苯乙烯共聚物在整体试剂R2中的含量为10%。
优选地,所述MES缓冲液的pH为7.2。
优选地,所述胶乳微球包含粒径为80nm和120nm的胶乳微球。
优选地,所述粒径为80nm的胶乳微球的添加量为20g/L,所述粒径为120nm的胶乳微球的添加量为40g/L。
另一方面,提供上述的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试剂盒在检测样本中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含量中的应用。
优选地,上述应用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1)向比色杯中加入样本和试剂R1,混匀,37℃孵育5分钟,置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中,读取吸光度A1;
2)再向比色杯中添加试剂R2,混匀,37℃孵育5分钟,置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中,读取吸光度A2;
3)根据校准曲线计算出样本中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含量。
优选地,按体积比计,样本:试剂R1:试剂R2=1:80-120:20-40,且样本、试剂R1和试剂R2的总体积至少为比色杯总体积的2/3。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试剂盒中所使用的化学试剂和抗体均可从市场采购,且无污染,配制方便;试剂盒中试剂R1和试剂R2均为液体,可直接应用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无需手工操作,无需大型仪器设备即可在一定时间内快速检测,且定量效果好;所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稳定性佳,在特定波长下有一定的吸光度,特异性强;试剂盒中采取了不同粒径的胶乳微球混合使用,大大提高了试剂盒的灵敏度和线性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所有原料均为市购原料;所有配比中,对于固体,%表示g/100mL,对于液体,%表示mL/100mL。
实施例1
一种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试剂盒包含体积比为3:1的试剂R1和试剂R2;
其中,所述试剂R1的组分及含量为:
所述试剂R2的组分及含量为:
乳胶包被的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伊普诺康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伊普诺康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155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