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氧化硅-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15005.0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321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彬;赵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乌兰察布市大盛石墨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48;H01M4/62;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进联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0 | 代理人: | 李丽华 |
地址: | 013650 内蒙古自***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氧化硅 石墨 复合 负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二氧化硅-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1) 将有机硅酸酯溶于一有机溶剂,得到第一混合液;
(2) 向所述第一混合液加入氧化剂、造孔剂以及氧化石墨烯溶液,混合后得到第二混合液;
(3) 将所述第二混合液置于高压反应釜中,并在150℃~200℃的温度下反应,干燥,得到多孔的二氧化硅/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其中在这一反应过程中有机硅酸酯发生分解形成二氧化硅,同时在氧化剂的作用下氧化石墨烯的表面形成多个第一孔结构;
(4) 将所述二氧化硅/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与粘结剂混合,并涂覆于铜箔表面,并于还原气氛下进行热处理,得到二氧化硅-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其中,在热处理过程中,所述造孔剂经烧结后会形成多个第二孔结构,并且氧化石墨烯经过热处理而被还原为石墨烯,其中所述二氧化硅-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具有多个孔状结构,所述孔状结构包括所述第一孔结构以及所述第二孔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硅-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石墨烯溶液中氧化石墨烯、氧化剂、造孔剂与有机硅酸酯的质量比为( 0.1~ 3):( 1~5 ):(1 ~5 ):( 1~ 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硅-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有机硅酸酯为硅酸异丙酯、双(仲丁醇)正硅酸三乙基正硅酸酯铝盐、四(2-甲氧乙醇)硅酸酯、四(2-甲氧基-1-甲基乙基)硅酸酯、四(2-乙基己基)硅酸酯、四[2-(2-甲氧乙氧基)乙基]硅酸酯、四异硫氰硅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醇、甲基硅烷醇、正硅酸乙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有机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N,N- 二甲基乙酰胺、四氢呋喃、二甲亚砜、正己烷、正庚烷、环己烷、甲基环己烷、二乙醚、二异丙醚、二丁醚、甲基叔丁基醚、环烷基甲醚、二甲氧基乙烷、二噁烷、甲苯、二甲苯、均三甲苯、氯苯中的至少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硅-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有机硅酸酯与所述有机溶剂的比例为(1g~3g):10mL。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硅-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氧化剂为质量分数为1%~30%的双氧水溶液、Cl2、F2、O3中的一种,所述造孔剂为KVO3、K2CO3、KBO2、NH4Cl、CaCO3、NH4HCO3中的一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硅-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氧化石墨烯溶液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氧化石墨烯分散于分散剂,得到所述氧化石墨烯溶液,其中,所述分散剂为水,所述氧化石墨烯溶液中氧化石墨烯的比例为1 mg/mL ~10mg/mL。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硅-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反应的时间为1小时~6小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硅-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热处理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温度为300℃~400℃,第一阶段的时间为1小时~6小时,第二阶段的温度为800℃~900℃,第二阶段的时间为1小时~6小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硅-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粘结剂为聚偏氟乙烯、偏二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马来酸、偏二氟乙烯-氯三氟乙烯共聚物、聚四氟乙烯中的至少一种,还原气氛为氨气和氩气的混合气氛。
10.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二氧化硅-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硅-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包括石墨烯以及二氧化硅颗粒,所述二氧化硅颗粒均匀分布于石墨烯的层间及表面,所述二氧化硅-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具有多个孔状结构,所述孔状结构包括第一孔结构以及第二孔结构,所述第一孔结构形成于石墨烯的表面并且为纳米级孔洞,相邻的二氧化硅颗粒之间为所述第二孔结构,所述第二孔结构为微米级孔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乌兰察布市大盛石墨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乌兰察布市大盛石墨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1500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接头压装设备及压装方法
- 下一篇:一种自动温控固体激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