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全防夹电梯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914470.2 | 申请日: | 2017-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856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 发明(设计)人: | 黎惠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睿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B13/26 | 分类号: | B66B13/26;B66B13/22 |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高端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4346 | 代理人: | 黄鑫 |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 电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防夹电梯。
背景技术
随着电梯应用场所的日益广泛,采用玻璃门的景观电梯逐渐增多。小孩子常常会把手贴到电梯玻璃门上看电梯内、外事物,由于小孩子的手指较细,开门时容易被玻璃门拖曳到夹缝中导致伤害。目前电梯安全标准中有电梯门与厢壁之间缝隙宽度的要求,但该要求仍无法保证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安全防夹电梯,该电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造成本低,安全性强,可有效防止夹到衣袖、手指、手掌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安全防夹电梯,包括电梯轿厢,所述电梯轿厢包括上方的轿顶、下方的轿底、以及包围所述轿顶和所述轿底的轿壁和轿门,所述轿壁内还设有与轿门电连接的用于开关轿门的单片机,所述轿门分为两扇,且两扇轿门相对的轿门侧面内边缘纵向设有L形第一凹槽,两扇轿门相对的轿门侧面外边缘纵向设有L形第二凹槽,该第一凹槽一边开口朝向电梯内侧、另一边开口朝向另一侧的轿门,该第二凹槽一边开口朝向电梯外侧、另一边开口朝向另一侧的轿门;所述轿壁上纵向设有一横截面呈L形的第三凹槽,第三凹槽一边开口与轿门相对,另一边开口与另一侧的轿壁相对;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开口处均设有弹性壳体层,且弹性壳体层分别将与其对应的凹槽内腔封闭,形成空气腔,每个空气腔内个设有一个气压传感器,且每个气压传感器均与单片机电连接。
具体的说,所述气压传感器固定在对应的凹槽内壁中部。
更具体的说,所述每个空气腔上的弹性壳体上均设有与空气腔连通并带有单向阀的气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可能夹到人体的部位(轿门闭合处及轿门与轿壁相接处)均设置有凹槽结构,且凹槽均用弹性壳体层封闭,而凹槽内为空气腔,空气腔内设有气压传感器,当电梯轿门正常启闭时,所述凹槽结构的弹性壳体层不会被挤压,进而凹槽中的空气腔内气压不会改变,电梯正常运行;而当有人体部位被轿门或轿门与轿壁接触时,人体收线碰到弹性壳体层,一方面是弹性壳体层及空气腔可起到缓冲的作用,以便于人感觉到被挤压后及时离开,另一方面则是弹性壳体挤压空气腔,使气压传感器感应到空气腔内气压的变化,并传送给单片机,使单片机控制轿门,停止电梯的运行,避免意外的发生。该电梯可有效保障使用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A-A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
1-轿顶,2-轿底,3-轿壁,31-第三凹槽,4-轿门,41-第一凹槽,42-第二凹槽,5-弹性壳体层,51-气压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1、2所示,一种安全防夹电梯,包括电梯轿厢,所述电梯轿厢包括上方的轿顶1、下方的轿底2、以及包围所述轿顶和所述轿底的轿壁3和轿门4,所述轿壁内还设有与轿门电连接的用于开关轿门的单片机,所述轿门4分为两扇,且两扇轿门相对的轿门侧面内边缘纵向设有L形第一凹槽41,两扇轿门相对的轿门侧面外边缘纵向设有L形第二凹槽42,该第一凹槽一边开口朝向电梯内侧、另一边开口朝向另一侧的轿门,该第二凹槽一边开口朝向电梯外侧、另一边开口朝向另一侧的轿门;所述轿壁3上纵向设有一横截面呈L形的第三凹槽31,第三凹槽一边开口与轿门相对,另一边开口与另一侧的轿壁相对;所述第一凹槽41、第二凹槽42和第三凹槽31开口处均设有弹性壳体层5,且弹性壳体层分别将与其对应的凹槽内腔封闭,形成空气腔,每个空气腔内个设有一个气压传感器51,且每个气压传感器均与单片机电连接。
由于人体接触到弹性壳体层的位置通常都在中部及中部上下,因此,为了使感应更加灵敏,所述气压传感器51固定在对应的凹槽内壁中部,并且,所述每个空气腔上的弹性壳体5上均设有与空气腔连通并带有单向阀的气嘴。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不应当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但凡在本发明的主体设计思想和精神上作出的毫无实质意义的改动或润色,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仍然与本发明一致的,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睿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睿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144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梯循环通风结构
- 下一篇:副井、混合井尾绳更换施工工艺





